数字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明星”格罗夫落户湖北黄冈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氢燃料电池 发布时间:2020-05-15 浏览:0次

在去年多次蹭上国内氢能产业热点的格罗夫,又扔来重磅消息。

来自黄冈日报消息,5月14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黄冈市政府战略合作暨格罗夫氢能产业生态园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格罗夫氢能产业生态园项目正式落户黄冈。

格罗夫氢能产业生态园项目协议总投资88.6亿元,由一院五项目组成,即黄冈新能源工业技术研究院和格罗夫(黄冈)整车制造基地项目、燃料电池中外合资项目、中极氢能源制氢和油氢站项目、泰歌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项目、氢骑氢能汽车出行服务运营平台项目。

格罗夫2018年3月在武汉成立,是武汉资环工研院组建的公司,主营氢能汽车的研发、氢能汽车及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专用客厢车、专用货车的制造、批发零售等业务。

去年3月,该公司首台氢能源乘用车样车在“中国光谷”研制成功。据悉,该车定位为大型豪华SUV,加氢几分钟,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以上。同年4月,该公司新款氢能SUV汽车在重庆试制试验线上正式下线。

公司成立至今,短短两年时间,先是研制出并下线氢能源乘用车,现在又投建氢能产业园,与该公司高层曾透露的“公司未来将坚持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思路相吻合。

高工氢电了解,格罗夫的控股股东是武汉资环工研院,武汉资环工研院旗下又控股有武汉东湖氢能产业、武汉中极氢能产业创新、武汉泰歌氢能等公司。同一控股股东下,格罗夫与他们在产业布局上形成了比较强的协同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格罗夫所切入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相对于燃料电池商用车,推广运营难度更大,短期内几乎看不到市场,这不能不说是一次高风险的探索。

当前,国内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要实现商业化仍存在几大拦路虎:其一,核心零部件达不到要求;其二,加氢站基配套不完善;其三,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成本太高致使价格居高,消费者难以承受。

纵有道道铁门槛,从格罗夫的动作看,它要坚定走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取经路”。

据悉,目前国内市场上,和格罗夫一样“冒险”的还有上汽集团、长城汽车、东风汽车、北汽、奇瑞、广汽、海马汽车等。

上汽集团在2016年有一款燃料电池乘用车上榜工信部推荐目录。上汽集团旗下燃料电池企业上海捷氢总投资5亿元的燃料电池项目已经在今年3月在上海嘉定区氢能港启动。

长城汽车计划于2020年展示首辆基于专属设计平台的FCEV原型车,并在2022年冬奥会上将推出首支FCEV车队;2025年计划推出具备成本竞争力、低车身重点、高能源效率的大功率燃料乘用车。

东风汽车在201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风神AX7燃料电池版。该公司在2018年底,就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动力系统平台及整车开发》项目。

广汽集团与亿华通在氢燃料电池SUV车型上展开深度合作;海马汽车对外展示了70MPa氢燃料电池MPV;北汽确立了未来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发展规划;奇瑞汽车也在着手进行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相关开发工作。

百舸争游,谁将竞得出处,拭目以待。

分享到:

关键字:燃料电池乘用车

数字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数字储能网:xxx(署名)”,除与数字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数字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数字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