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11月19日9时,江苏邳州市供电公司用电检查员王海军、张汉清来到京杭大运河邳州段水上服务区维护检修岸电充电桩。
“我跑运输快20年了,以前我的船都用柴油发电机发电,乌烟瘴气的。自从用上岸电后,没有黑烟了,成本也降低了。”船主赵飞对王海军说。
2010年,江苏开始在沿海、沿江港口建设高低压岸电设施。2017年起,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立足江苏内河航运发达的优势,陆续在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沿线38个水上服务区投资建设低压小容量岸电设施。
国网江苏电力争取配套政策支持。今年年初,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国网江苏电力出台《内河低压小容量船舶岸电连接系统技术规范》,为内河航道码头、水上服务区岸电设施建设提供标准。9月份,江苏省海事局、交通运输厅联合印发《推进长江江苏段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实施方案》,明确自2021年7月1日起,内河船舶靠泊期间不得开启辅机发电,并建立了约束机制,对违反规定的船舶实施限期整改等强制措施。
政策支撑和统一标准,为江苏内河大规模推广使用岸电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国网江苏电力已在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水上服务区建设低压小容量岸电系统313套,每年用电量16.8万千瓦时。江苏已实现岸电“江河湖海全覆盖”,在沿海、沿江、内河累计建成岸电系统5069套,每年可减少燃油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3万吨、二氧化硫206吨。
随着电动船技术的成熟和电池造价的走低,国网江苏电力不再满足于船舶靠岸时“以电代油”,整船全电改造已经成为该公司实施电能替代的新方向。
11月15日10时,伴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声,工作人员拔掉船尾的充电电缆接头,“山水绿源”号游船缓缓驶入碧波荡漾的天目湖中,开始了一天的水上之旅。
“坐在电动游船上感觉很不一样,不仅行驶安静、平稳,而且没有黑烟,游船与天目湖景区的优美景色相得益彰。”游客王杰说。
“山水绿源”号是今年年初天目湖景区实施智慧物联全电化改造以来下水的第一艘全电动大型商用旅游船。该船采用新型磷酸铁锂电池,电池容量1000千瓦时,靠岸期间充电7小时,可续航100千米。按全年运营200天计算,该船每年用电量在20万千瓦时左右,可减少燃油消耗10吨。
溧阳市供电公司在接到景区用电申请后,安排专业力量,在龙兴岛和茶岛两个游船码头,建设了9套岸电系统,为“山水绿源”号续航供电。
今年,国网江苏电力创新开展各类电动船舶试点,与中天钢铁集团、新能源船舶科技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展船舶动力“油改电”、船用充电等电动船舶技术研究及试点,于5月建成投运了长江流域首艘千吨级电动运输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