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返回

“裁员潮”与“用人荒”并存 储能企业陷人才困境

作者:卢奇秀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3-11-09 浏览:

数字储能网讯:“去年储能人才市场持续火热,而今年有急转直下的势头,多家储能头部企业出现大范围裁员,规模从数百人到数千人不等。”近日,有储能企业人士向记者透露,部分企业发展节奏不及预期,被迫“优化人员结构”。

不同于印象中行业高歌猛进、自然应对人才需求迫切的情况出现,实际上在储能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早期无序竞争、盲目扩张埋下的隐患已开始显现,相关企业正陷入一边大幅裁员一边又人才短缺的怪圈。

■■ 人才紧缺问题突出

在政策支持下,近年来我国储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除了头部企业加速扩张之外,更有大量跨界企业蜂拥入场。截至目前,国内储能领域注册企业数量已超过8万家,仅今年上半年,新增注册企业就超过4万家,亟需大量专业人才支撑企业快速发展。

“整体来看,储能人才市场供不应求,很多企业都在招人,需求很大,但真正的人才偏少,尤其是电力电子方面的人才十分稀缺。”国内某头部储能企业人力资源总监陈某最近正忙着招聘事宜。他向《中国能源报》记者介绍,“今年公司招聘除了技术和营销人才外,对售后人员的需求也比较大。专业能力和客户资源是我们最为看中的核心指标。”

储能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能源动力、机械等领域,有着较高的技术门槛,非常依赖专业化人才。

“人才争夺和‘挖人’大战在行业频频上演,尤其是新入局企业更是不遗余力地‘抢人’,总监级年薪普遍开到100万元,核心团队‘集体出走’的情况并不罕见。”陈某坦言,高级技术人才的流失最让人“头痛”,一旦掌握关键技术的员工跳槽到竞争对手企业,可能导致重大利益受损。“为了留住人才,今年公司整体薪酬上涨了20%左右。”

一些企业在给予高薪的同时,也要求关键员工签署《保密与竞业限制协议》,要求员工离职后不得加入竞争对手及关联公司。2022年初,宁德时代就起诉前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要求赔偿100万元违约金,并起诉其新入职公司不正当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佐证储能行业人才的重要性,以及人才短缺的严重程度。

■■ 生存压力倒逼压缩成本

储能市场蓬勃发展的另一面则是巨大的生存压力——不少企业被曝订单不足、产线停工,甚至出现大范围辞退员工的情况。

数据显示,2022年储能电池相关扩产项目高达26个,投资总额超3000亿元,产能高达820吉瓦时,其中不乏部分企业不理性或被动扩产情况。“市场已经出现产能过剩,但企业还在大幅扩产。”上述企业人士称。

随着企业快速扩张,产品价格竞争愈演愈烈。目前,部分厂商电芯价格已跌到0.5元/Wh以下,有的甚至跌破0.45元/Wh,系统价格随之下降到1元/Wh以下,突破了部分厂商的成本底线。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储能电池的整体产能利用率已经从2022年的87%下降到了2023年上半年的不足50%。宁德时代半年报显示,公司在加码新型储能的同时,整体产能利用率下降了22.9%。

生存压力已真实传导至企业头上。“有些企业在政策刺激下很激进,步子迈得太快了,大招特招队伍。但今年市场需求没有达到预期,那些新上的产线还用不上,有的项目被迫延期,不得不精简人员。这无疑会给行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陈某坦言,储能行业刚刚起步,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因素。

“储能本质上还是由政策驱动,项目投资巨大,利用率又不高,盈利模式仍然不成熟。今年下半年,储能市场已出现一定程度的降温。”上述企业人士透露,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压缩宣传、服务部门的费用,以节省开支。“行业已进入调整期,‘裁员潮’与‘用人荒’两个看似矛盾的情况,成为现阶段行业快速变化中的现象。”

■■ 人才培养助力高质量发展

总体而言,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未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还将持续增长。如何有序发展,把握好招人用人节奏也是企业面临的一大考题。

为满足市场对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的需求,2020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明确增设若干储能技术本科专业、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加强储能产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抢占能源战略制高点。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华北电力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在内的60余所大学开设了储能相关学科。“第一批储能本科专业人才要到2024年夏天才能进入行业,很多学生还会选择继续深造,市场供应人才仍然偏少。同时,学校获取的知识转换为企业需要的经验,也需要一个过程。”陈某指出,一方面企业要“以我为主”,主动开展职工岗前培训、技术比武等活动,引导员工学技术、钻业务、练本领,内部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校企合作,为企业定向培养技能人才。“行业应用最广、最对口的是电力电子专业,建议扩大相关学科设置,在学校里把理论基础打牢,跟社会应用结合更紧密。”

“此前我们从光伏、动力电池领域也培养了一些通用人才,但学科之间还存在差异,切入储能领域还需要时间磨合。”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随着储能产业快速发展,从基础研发、产品设计到系统集成,从电力电子到并网调度、市场应用、标准制定等方方面面的人才需求都会快速增长。建议进一步健全储能人才培养机制,结合市场机制有方向地进行人才培养,支撑产业未来规模化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人才

数字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数字储能网:xxx(署名)”,除与数字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数字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数字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