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讯:中国核能行业协会1月31日发布的“全国核电运行情况(2023年1—12月)”(以下简称“情况”)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5台(不含台湾地区),装机容量为5703.134万千瓦(额定装机容量),全年共有2台核电机组投入商运;全国累计发电量为89092.0亿千瓦时,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4333.71亿千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4.86%。
2023年,全国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4333.71亿千瓦时,比2022年同期增长3.98%,累计上网电量为4067.09亿千瓦时,比2022年增长4.05%。与燃煤发电相比,2023年核能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12339.5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329.64万吨、二氧化硫104.89万吨、氮氧化物91.31万吨。
机组能力因子是国际核电业界公认的最能体现核电安全管理水平和衡量机组安全发电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某段时间内可获得的发电量与参考发电量的比值,主要用来衡量核电机组的可用程度及监测电站是否能维持较高的机组可靠性。2023年,我国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7661.08小时,平均机组能力因子为91.25%。其中,秦山核电基地9台核电机组2023年度平均能力因子达到96.8%。根据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已公布的数据,该业绩在全球拥有6台及以上机组的核电基地中位列第一,创造同类基地安全稳定运行的纪录。此外,大亚湾核电1号机组,岭澳核电3号机组,田湾核电2号机组,红沿河核电5号机组,宁德核电2号机组,福清核电1号机组,阳江核电1、4号机组,昌江核电2号机组等9台机组力因子均超过99%,体现出核电厂优异的运营管理水平。
安全方面,情况显示,2023年我国运行核电厂严格控制机组运行风险,一回路压力边界完整性、安全壳完整性均满足技术规范要求;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1级及1级以上的运行事件;未发生一般及以上辐射事故;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未发生一般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未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及职业性超剂量照射。
放射性流出物排放和环境监测方面,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辐射监测标准以及国家核安全局批准的排放限值,我国运行核电厂对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进行了严格控制,并对核电厂周围辐射环境进行了有效监测。2023年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统计结果表明,我国运行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量均低于国家核安全局批准限值;2023年辐射环境监测数据表明,各运行核电基地外围监督性监测自动站测出的环境空气吸收剂量率在当地本底辐射水平正常范围内,未监测到因核电机组运行引起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