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储能正在成为一门普通生意

作者:蒋静 来源:Mr蒋静的资本圈 发布时间:2024-02-26 浏览:

数字储能网讯:过去几年,储能风生水起。

  周围太多朋友在干储能,太多上市公司涉及或者跨界储能,比比皆是,各类展会各类储能企业喧嚣嘈杂。

  如今,储能行业难逃产业规律,进入洗牌周期,正在从故事顶流,变成一门普通生意。

01.进入门槛低

  这个是不争事实。

  新型储能业务,尤其系统集成,相对于上游锂电等核心环节,相对技术含量更低,资本支出较低,产能投放周期短,电力电子电气技术人才较广,人才培养速度也较快,整体呈现进入门槛较低的特点。

  尽管不少储能企业强调自身在BMS、PCS、EMS甚至数字化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但不可否认,不管BMS、PCS、EMS或者数字化等领域,目前都有非常专业的第三方独立供应商,因此这些上游环节很难定义成下游储能(系统集成)企业的独有竞争优势。

  事实表现就是,大量企业介入。

  过去几年,储能企业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成为当时一道煞人风景,令人唏嘘。

02.做大规模难

  进入容易,做大很难。

  这跟储能行业的产业特点有关。

  储能行业市场端呈现长尾特征,属于2小B或者2C行业,大型储能按照项目独立招标本质上还是2小B,工商业储能则是面向成千上万的小B客户,而户用储能更是以家庭为单位面向C端难以计数。

  长尾特征的一个特点就是生存容易,只要抓住某个细分市场,某个区域市场,甚至某个重要渠道或者某个重要客户资源,就可以小富即安。

  这也是大量储能企业敢于迅速拔地而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最终尽管会有大量储能企业淘汰,但最终也会有相当数量储能企业存活下来,不过规模较小,呈现高度分散的特点。

  为此,我们也看到大量上市公司宣布或涉足储能业务,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

  但是,生存容易,做大规模却比较难了。

03.资本化有挑战

  正是如此,IPO对储能行业已不太友好。

  去年下半年,A股IPO收紧,对储能行业的封杀也频繁见诸于各类小作文。

  但是,不管怎样,如果不是早年就在市场上爬摸滚打具备一定市场规模的旧玩家,依靠品牌或渠道已经具备一定规模,能够达到目前A股IPO的标准,这几年的新势力可能已经很难在这个长尾市场获得满足现有IPO的标准。

  当然,不满足IPO,并不代表不能生存。

  储能行业洗牌已至,最终无非呈现这样的结果:少数起步较早在品牌及市场端具有一定积累的旧玩家能够继续一枝独秀,但也面较大的成长压力;部分具有特定区域、局部市场、重要渠道或者重要客户资源的储能企业能够在细分市场生存,小富即安,但很难做大;剩下大量储能企业,如果连基本利基市场都没有,那么只能被淘汰了。

  第一类企业会去冲击IPO或者已经成功IPO,而第二类企业IPO难度较大,但并购价值还是有的,可以被上市公司收购或者被更大的储能企业收购。

  对于一个长尾的行业,并购是扩大规模的一个路径,但并购及整合的操作难度其实很大,如今大家对并购成功概率的预期也不会太高,很难系统性地推动储能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不管怎样,作为一个进入门槛不高且呈现长尾特征的行业,生存空间还是相对容易的,但要发展很大则需要更多努力,尤其是IPO收紧,储能也正在走出前几年的高光时刻,成为一门普通生意。

  当然,如何把一门普通的生意,做成一个伟大的事业,是储能企业尤其是头部企业需要专研的学问。我们一直强调的储能品牌商策略,正是摆脱普通生意瓶颈的一个策略。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数字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数字储能网:xxx(署名)”,除与数字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数字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数字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