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特高压输电通道 返回

“300亿”背后的绿电“流量密码”

作者:李慧 来源:国网冀北电力公司 发布时间:2024-05-15 浏览:

数字储能网讯:5月13日,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500千伏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累计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绿电”突破300亿千瓦时,达301.64亿千瓦时,约等于820余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张北柔直工程采用我国原创、领先世界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将张北新能源基地、承德丰宁储能基地等新能源基地与北京负荷中心相连,让张家口坝上随机波动的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转化成稳定可靠的电能,源源不断送往京津冀。

  工程投运以来,国家电网公司针对柔直电网技术的特殊性,探索应用先进的“构网型开环控制策略”,有效平抑新能源大规模并入柔直电网给系统带来的波动,减少系统运行故障发生率,大幅提高柔直电网调节能力和灵活性,提升新能源输送能力30%以上,工程实现450万千瓦满功率运行。

  在传统电网中,同步发电机占主导地位。同步机发电时转子旋转具有惯性,当电网发生负荷投切、线路短路故障等扰动时,转子可通过速度变化吸收或释放能量来维持电网稳定。而清洁能源发电采用大量电力电子设备,需要通过算法控制而非物理特性保持稳定,不具备旋转设备运行时的惯性,导致电力系统在发生扰动时稳定性下降。

  构网型技术可以使电力电子装置模拟传统发电机特性,提供稳定的频率和电压支持,使电网运行状态不再随新能源的波动而波动。

  工程投运以来,进行了上千次的仿真试验,模拟了不同运行工况,验证了这一策略的可行性。构网型控制策略的创新研究和试验成功,为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直流输电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撑,对新能源基地高效外送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数字化管理

打破数据壁垒 成为平稳运行关键

  除了最前沿的技术支撑,精益化的运维同样是保障张北柔直工程平稳运行的关键。中都换流站是张北柔直工程的重要送端,直接与风电、光伏新能源场站连接。换流站站内设备多,种类多,多个系统独立存在,每天会产生大量的实时和非实时数据,这些数据呈现规模大、类型多、价值密度低和变化快等特点。

  为解决换电站运维检修工作量大、运检难度大等问题,提升潜在故障风险预判能力,国网冀北超高压北公司建立了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和数据模型即数字化换流站,并于2023年底正式应用,为换流站的设备健康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持。

  数字化换流站具有集成性,它打破了不同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满足不同业务数据的存储要求,可以同时对几十套系统进行集中管控,可以预先判断出数据变化的不良趋势,为运维人员提供必要的提醒和反馈。

  “为确保张北绿电持续、稳定供应,我们不断创新运维手段,积极开展数字换流站建设,依托数字孪生系统,搭建了关键设备仿真平台,实现了全站设备在线监控和隐患快速处置,进一步提升了工程数智化运检水平。未来,我们将用好数字孪生、阀厅无人机等先进科技手段,确保工程安全可靠运行,将更多的绿色能源送进千家万户。”国网冀北超高压公司张北柔直工程中都换流站站长王大中说。

分享到:

关键字:绿电

数字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数字储能网:xxx(署名)”,除与数字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数字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数字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