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锂电材料专家的“能量密码”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四川观察 发布时间:2024-06-24 浏览:

数字储能网讯:继续关注《民企真功夫》系列报道,今天我们要走进一家锂电材料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这家民营企业专注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足“电量”,生产的三元正极材料几乎全部打入全球主流锂电池厂家供应链,他们凭借什么真功夫占领市场,又将如何应对新挑战?一起来看。

  无人叉车在智慧仓库高效转运、工人们正在忙着给货物贴标签、打包,在成都巴莫科技公司,一批70吨的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正准备发给韩国客户。

  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储运科科长 赵斌:今天这批货是要发到日照港,从日照港装船发到韩国,物流时间大概是7天左右。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由正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等组成,而成都巴莫科技所生产的三元正极材料,又是决定电池续航里程和循环寿命的核心部分。企业制造总监熊家荣告诉我们,巴莫科技的优势是能够针对下游汽车、电池厂家所提出的型号、技术参数,快速制造出符合要求的三元正极材料。

  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制造总监 熊家荣:因为产品有很多的指标,(有的供应商)可能需要循环更强一点,有些可能需要能量密度可能会更大一点,有的可能需要安全性的一些指标可能会更好一点,就是我们主要基于客户的一个需求,进行量身定制,开发自己的产品。

  根据客户要求在前期完成定制后,接下来的生产阶段也是重要一环,我们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了企业的一间智能化生产车间。

  记者 邓绍希:走进这个车间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非常的干净、整洁,在我旁边正在进行的是一个混料的工序,所有的原料都是自动化地进行混合 。目前在成都巴莫科技,有15个这样的智能化生产车间,有100多条生产线,目前每天的产能可以达到200吨以上。

  之所以称之为智能化生产车间,是因为在这里除了最开始的投料和最后的产品下线,中间的生产过程都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产品生产都是全自动进行,这正是得益于企业依托工业4.0标准,自主研发的智能制造管控平台。

  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六化研究所所长 马骁:数据可以存储,我们的异常的防呆管控都能够实现自动化,不再靠人,大大地降低了生产出现异常的可能性。

  作为这套智能化管控平台的研发负责人,马骁在企业的长期生产过程中发现,产品从投料到成品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一个批次号,这就相当于一个身份证,方便后续做好批次履历的溯源统计,但此前这项工作完全依靠人工记录,不仅效率低,错记漏记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于是马骁通过2年时间研发出如今的这套智能化系统。 这套系统到底有多“智慧”?在智能制造演示中心我们看到,大量的数据在这里实时汇集,每条生产线的进度、每个车间的产量都可以实时传输,实现智能识别产品批次和自动化配料。

  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六化研究所所长 马骁:每一天,成千上万个批次全部是由电脑自动计算,批次里面包括人、机、料、法、环、测,对内品质的监控、工艺的监控需要这个数据,可以保存5-6年,满足我们供应商的要求,已经做到了行业内的第一。

  去年,成都巴莫科技入选工信部“2023年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成为国内首家正极材料领域覆盖10万吨产能的智能工厂,产品合格率达到99.8%以上。

  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制造总监 熊家荣:销量的话,在2023年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6%,占全球份额的9%,现在一半以上的产品都是出口,进入了全球主流电池生产商的供应链。

  如今,锂电正极材料正呈现出“洗牌”局面,成为行业的佼佼者,真功夫更是必不可少,熊家荣告诉记者,接下来公司将紧紧围绕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竞争核心要素,巩固其优势地位。

  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制造总监 熊家荣:在研发端加大对钠电及固态电池材料的开发,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现在我们在欧洲匈牙利有计划,整个设计产能是10万吨的规模,一期预计是2.5万吨,预计在2025年投产。

  产品研发和智能制造上重点发力,成都巴莫科技早已跻身三元正极市场“排头兵”,在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陈光看来,巴莫科技的成功离不开持之以恒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布局。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陈光:四川的发展,绿能产业是非常重要的发方向,也代表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向,培育像巴莫(科技)这样的企业,它代表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未来技术的掌握,来掌握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要搞好产业链本身的互补更加优化结构的搭建。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数字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数字储能网:xxx(署名)”,除与数字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数字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数字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