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电力市场>电能量市场 返回

推动建立体现容量价值的发电容量市场,引导火电、储能、抽水蓄能等各类市场主体同台竞技

作者:朱刘柱 叶钰童 王宝 杨敏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4-08-20 浏览:

数字储能网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近年来,我国电力市场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陆续出台,有效激励电力容量价值、调节价值等更好发挥作用。要激活电力商品的多元价值属性,构建与新型电力系统相匹配的电力市场,通过完善的市场体系、有序的价格引导更科学地反映电力资源价值,实现各项成本的精细、合理、公平负担。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电力价值将从以电能量价值为主,逐步向电能量价值、调节价值、环境价值、容量价值等多元价值并重转变。

电力作为基础保障性能源,保障生产生活用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即电力的能量价值,这是电力商品的主要属性。在全球能源危机、经济下行、极端天气频发的新形势下,电力供需呈现紧平衡,电力能量价值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为维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满足电压、频率质量等要求所需的一系列服务,即电力的调节价值。随着新能源电源大规模并网,系统调峰、调频、备用乃至爬坡容量等灵活性电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愈发突出,亟须激活电力的调节价值。

新能源以零碳排放特征延缓温室气体排放、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即电力的环境价值。“双碳”目标下新能源的绿色环境价值进一步凸显,出口型、高载能企业等对绿电的需求持续增长。

发电机组提供有效容量保障系统发电充裕性、可靠性,即电力的容量价值。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稳定支撑性电源不足的矛盾愈发突出,提高了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要求,电力容量价值愈发凸显。

近年来,国家层面持续加强电力市场体系顶层设计,在电能量交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交易品种、丰富市场功能,助力电力多元价值逐步显现。

能量价值通过电力中长期、电力现货市场体现,反映电能量的生产成本。当前我国省间、省内电力中长期交易机制已全部建立并常态化运行,省间电力现货市场进入长周期结算试运行阶段,省级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进入加速期,山西、广东电力现货市场先后转入正式运行,其他试点地区市场持续完善迭代,我国电能量市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调节价值通过辅助服务市场体现,反映系统灵活调节能力,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当前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实现6大区域33个省级电网的全覆盖,其中省级层面以调峰辅助服务为主,大部分现货试点省份建设了调频辅助服务市场,区域层面以调峰和备用辅助服务品种为主,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

环境价值通过绿电绿证市场体现,以市场机制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近年来,我国绿电、绿证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市场活跃度持续升高。2023年国家电网经营区绿电交易达611亿千瓦时,同比翻两番,绿证交易2364万张,同比翻四番。

容量价值通过容量成本回收机制体现,反映系统发电容量充裕度,引导各类电源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容量市场,主要通过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抽水蓄能的两部制电价机制等价格政策来保障各类电源的固定成本回收。

目前电力市场仍处于建设初期,需要进一步完善反映电力商品多元价值的电力市场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一是完善电力市场体系,最大化激活电力多元价值。结合各地区实际合理设置辅助服务品种,推动现货试点省份调峰辅助服务市场与电能量市场的融合,深化省级备用、调频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在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大的省份探索爬坡等辅助服务新品种,进一步促进新能源电量消纳。推动建立体现容量价值的发电容量市场,引导火电、储能、抽水蓄能等各类市场主体同台竞技,提高系统长期发电容量充裕度。

二是优化多市场衔接机制,畅通电力价值传导渠道。做好省内现货与省间现货、需求响应等市场的衔接,在功能定位、交易时序、价格机制等方面做好统筹,提高资源大范围配置效率,实现全年价格平稳、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推动绿电绿证与能耗双控、消纳责任权重以及碳市场的协同衔接,拓展绿电绿证交易应用场景,通过市场兑现新能源绿色价值。

三是完善各市场交易规则,助力电力价值有效体现。提高中长期市场交易频次,优化曲线分解方式,不断提升中长期市场灵活性。探索电能量与辅助服务市场联合出清机制,寻求电力系统整体经济效益最佳,分步有序推动辅助服务成本向用户侧传导,激发各类资源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容量市场

数字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数字储能网:xxx(署名)”,除与数字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数字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数字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