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讯:绿色“绒毯”延至天边,羊群悠然漫步其间。风机高耸,光伏铺展,输电线路向远方延伸,宛如一幅现代科技与大自然融合的画卷。这里,是大美青海。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路径,是呵护绿水青山、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如今,海西、海南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初具规模;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全国领先;新能源发电量超过水电成为青海省内第一大电源;青海电网在全国率先实现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双主体”;绿电送达15个省份……
数字亮眼,答卷喜人。8年来,国网青海电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青海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的坚强领导下,找准自身优势,携手在青海的能源电力央企,立足区域特征、资源与发展优势,在助力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中不断探索实践。
建强电网
省内强、省际畅、跨区通
绿电远送千里之外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位列全国第五,太阳能年总辐射量居全国第二,拥有我国第四大风场,可用于新能源开发的荒漠化土地超过10万平方千米,综合开发条件位居全国首位……发展清洁能源,青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态功能,决定了青海既是能源大省,又是用能小省,必须送电出省。绿电外送,既能助力当地清洁能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又能服务全国能源电力保供大局,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8年来,国网青海电力统筹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特别是新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为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提供支撑。
健强省内网架——国网青海电力全面实施大电网延伸和网架补强工作。2016年年底,330千伏果洛联网工程建成投运,实现了国家电网在青海县域全覆盖。2023年,750千伏日月山至杜鹃双回线路投运,青海东部“日”字形、西部“8”字形750千伏骨干网架全面建成,电网承载能力和电力外送能力大幅提升。
增强省际联络——2022年,青海郭隆至甘肃武胜第三回750千伏线路投入运行,青海电网省际联络线增加至7条,新能源汇集以及省际电力互补互济能力再获提升。
建设跨区通道——2020年,世界首条新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运,青海的风光化作汩汩电流点亮中原大地。目前,青海第二、三条特高压外送通道也在加快布局。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的加快构建,青海电网骨干网架持续向“广域耦合、柔性立体”目标演进,已建成东接甘肃、南联西藏、西引新疆、直通中原的交直流混合型多端枢纽电网,成为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之一。2023年,青海电网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受电、送电能力均超过千万千瓦的省级电网。
创新驱动
关键赛道打造“金色名片”
最大限度消纳绿电
以科技创新推动能源转型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国网青海电力牢记嘱托,坚持科技创新、瞄准关键赛道,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主攻方向,主动迎接挑战,最大限度地消纳绿电、用好绿电。
开展绿电实践——2017年,国家电网在青海首开一省全清洁能源供电之先河,成功尝试青海全省连续7天全清洁能源供电。此后连续6年,从“绿电7日”到“绿电35日”,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是人类对最大限度摆脱依赖化石能源的探索。“绿电”也成为青海能源转型的“金色名片”。
升级调度系统——2021年,国网青海电力率先建设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重点开展“新能源滚动优化消纳”研究应用。目前,这一系统实现深度自动化、广泛智能化和全景可视化,为一体化运行控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的“双高”电网提供了坚强支撑。
破解技术难题——2022年,世界最大规模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落地青海,有效解决新能源场站暂态过电压问题,并提升当地新能源外送能力350万千瓦,年均增发新能源电量70亿千瓦时。
探索交易机制——国网青海电力还持续探索跨省跨区新能源电力交易机制,依托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实现青海清洁能源在北京、上海、河南等15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优化配置。青海的绿电不仅点亮了北京大兴机场,也成为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第二大电能来源。
数能融合
深挖大数据价值
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不断发展迭代,在青海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数字化与绿色发展擦出新的“火花”。
国网青海电力抢抓时代发展机遇,加速推进数字技术与能源技术深度融合,以电力大数据深挖应用赋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全社会降碳减排。
2018年,国网青海电力建成国内首个新能源大数据中心,提供新能源电站集中监控、功率预测及共享储能等15类业务应用服务,有效推动了新能源场站的数字化进程,并提升了运维水平。
2021年,国网青海电力成功研发“以电折能、以能算碳”的电碳测算模型,建成“高频电力数据碳排放服务平台”,形成“助力政府治碳、服务企业测碳、普惠居民识碳、量化能源降碳”的“双碳”监控体系,为三江源头科学降碳提供支撑和服务。
2023年,国网青海电力在新能源大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升级建设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全省90%以上的能源产、供、储、销数据在这里汇聚。该中心实现对7大产业、5大行业用电客户的碳排放监测与分析,为青海落实“双碳”行动提供了数据支撑。
2024年,青海省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上线运行。这是青海省落实国家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要求,积极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体系,加强省内绿色电力资源和算力资源统筹、调度、共享的一次探索,将推动省内算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