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回收与再利用 返回

广州产业如何因“废”而兴?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发布时间:2024-11-18 浏览:

数字储能网讯:60万立方米装修废弃物可生产用于道路建设的再生水稳料50万立方米,相当于减少建筑废弃物填埋用地60亩、减少碳排放一万吨;26000吨含油铁屑被作为生产原料直接利用,变废为宝……一个个靓丽的数据彰显了广州产业因“废”新生的强劲实力。

  据统计,在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加208万吨的情况下,广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从2020年的89.76%上升至2023年的93.7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协同处置能力达9121.6吨/日,能力充裕。

  在危险废物领域,全市危险废物持证经营单位增加4家,收集利用处置能力提升1.2倍,总利用处置能力70.92万吨/年、收集能力59.42万吨/年,无害化处置率持续保持100%;含油金属屑豁免利用能力达到26.54万吨/年,省内第一。

危废处置提速提质

  危险废物处置一头连着减污降碳、产业发展,一头连着城市安全、百姓福祉。

  作为华南区域综合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广州市环境保护技术有限公司采用如高温焚烧、物化处理、稳定化固化填埋等成熟稳定的方式,对成分复杂的危险废物进行无害化安全处置。其排放标准严于国标、优于欧标,每年能够处置危险废物达27万吨,覆盖《国家危险废物名录》75%的种类(34个大类,343个小类)。

  针对小微企业种类多、产量小、分布散的管理痛点,广州市环境保护技术有限公司为危险废物处置“最后一公里”提速赋能。总经理彭长武介绍说,2024年底上线“危云管”服务平台,在白云区开展试点,可通过小程序一键下单、上门清运、安全处置,并与省固废监管平台端口对接。一站式服务解决了小微企业处置“无门”、成本高等难题。

  除此之外,广州还建设投运了含油金属屑资源化产线,通过超声波清洗工艺,去除金属屑黏附的危险物质,实现物料转危为安,循环利用。这是广州市含油金属屑豁免利用“新干线”管理模式下的有力补充。这无疑为广州“无废城市”建设筑牢了安全“城墙”。

循环利用实现双赢

  加强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天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减轻固体废物造成的污染和安全隐患,也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0月12日,优湃能源动力电池梯次二期、储能系统及零部件再制造产线正式投产,填补了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空白。

  目前,围绕电池梯次利用领域,优湃能源已建立起电芯、模组和整包三级梯次利用体系。优湃能源支持回收各品牌车型的动力电池,并对电池状况进行检测,如性能达标,会通过梯次产线制作成电动二轮车、电动观光车、电动工程叉车等车型的蓄电池,提高退役电池的利用率;如果电芯性能不达标,则会对其进行进一步拆解,并对原材料进行回收。

  据优湃能源总经理王科介绍,2023年优湃能源共计回收废旧动力电池总重量为1273吨,综合利用量为1143吨,实现营收5500万元。按中汽中心统计,每一千瓦时电芯生产将产生114kg碳排放,梯次电池则不产生相应碳足迹。优湃能源2023年共计回收废旧动力电池17万千瓦时计算,相当于减少1.9万吨碳排放。

  作为广州市首家具备开展含油金属屑利用资质条件和能力的企业,鞍钢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也通过对工业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两年来,其接收并处置完成26000吨含油金属屑,行业涉及机加工、零部件、精密压延等,目前接收量持续攀升。对于产废企业来说,处理成本降低了,他们愿意将废弃物交给利用单位处置;利用单位通过安全处置,可以将金属屑作为原料,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双方积极性都比较高。

  据鞍钢联众公司党委副书记王金辉介绍,如今轻点鼠标,就能查到含油金属屑的运输、贮存、利用、污染物排放等情况,还能看到具体的运行轨迹,处理流程实现了可追溯、可视化智慧监管。

建废难题破解有方

  面对城市建设产生的大量建筑废弃物,过去较大程度依赖扩大综合利用厂和新建消纳场。位于增城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的广州城市资源绿色路材研究制造中心(以下简称资源中心)却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解法。

  据广州环投云中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梁锡波介绍,作为广州市首个实现装修废弃物100%利用的项目,资源中心区别于行业的一般做法,采用多重的破碎、筛分、分选,确保装修废弃物除杂率达到99.5%,严于国标一倍以上。然后,其利用自主研发的增强技术,用装修废弃物生产的再生水稳料比同类型的产品强度提升20%以上,产品质量优于国标和行标,能够大量、快速、高质地将建筑废弃物进行路材化应用。

  此外,资源中心分拣出来的轻物质可用于第六资源热力电厂焚烧发电,电厂炉渣可再用于生产再生水稳料,经高度协同处置后,资源化利用率可提升至100%,实现资源中心与电厂循环经济的双向赋能。

  据了解,目前广州市正在编制《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进一步完善建筑废弃物治理体系。2026—2035年,广州市计划新增建筑废弃物应急备用消纳能力不小于6628万立方米、综合利用能力不小于2178万立方米/年、分拣处理能力不小于150万立方米。


分享到:

关键字:回收与再利用

数字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数字储能网:xxx(署名)”,除与数字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数字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数字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