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特高压输电通道 返回

±800千伏陕北—安徽特高压直流工程安徽段标准化流程保质量

作者:夏兵 李俊 来源:国家电网 发布时间:2024-11-22 浏览:

数字储能网讯:“上塔前检查好速差自控器、攀登自锁器,作业时规范使用安全带,移动过程中不得失去保护。”11月19日,在位于安徽阜南县的±800千伏陕北—安徽特高压直流工程(简称“陕电入皖”工程)安徽段铁塔组立现场,施工安全员陆仕辉通过对讲机提醒高空作业人员注意安全规范。

  “陕电入皖”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开工建设的跨省跨区输电通道,也是安徽首条全额消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额定电压±800千伏,额定输送容量800万千瓦。该工程起于陕西宝塔山换流站,止于安徽合州换流站,途经陕西、河南、安徽3省,线路全长1055千米。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负责建设管理“陕电入皖”工程安徽段,于6月6日启动基础施工。该标段线路长323千米,共新建铁塔672基。该公司紧抓前期准备的关键环节,统筹推进协议办理,开展现场全面踏勘,完成工程278份路径协议复核,为工程后续建设打好基础。

  “陕电入皖”工程安徽段线路途经平原和农田。为了保护耕地,提高基础施工效率,该工程业主项目部在工程设计阶段优化基础型式,将大开挖、人工挖孔基础施工优化为灌注桩施工,减少施工对现场环境的扰动。

  11月1日,在六安市金安区“陕电入皖”工程皖3标段灌注桩基础施工现场,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台启动旋挖钻机,调整钻杆的高度和角度。机械启动后,旋挖钻机的动力头驱动钻杆和钻头快速旋转,施加压力向地下钻进。在钻进过程中,操作人员根据土地硬度变化和钻进深度适时调整钻压和转速。待钻头达到设计深度,卸土操作开始。经过几个来回,一个灌注桩快速成孔,为后续钢筋笼吊放、混凝土灌注等作业打下了基础。

  与人工挖孔相比,旋挖钻机移动更灵活,适用地层广,钻孔速度快,成孔质量高,还节约了施工占地。“陕电入皖”工程安徽段业主项目部围绕“安全可靠、自主创新、经济合理、环境友好、国际一流”的建设目标,严格执行单基策划。“我们在基础施工阶段全部采用反循环钻机、旋挖钻机开挖基坑,将单个基础施工班作业效率由7天开挖1基提升至5天开挖1基,人员投入较常规作业降低约30%,实现了基坑作业不下人,大幅降低了作业安全风险。”该工程业主项目执行经理陈建华介绍,目前该标段基础施工已完成95%,经检测,已完成的桩基中Ⅰ类桩比例达98.1%,高于国家优质工程对Ⅰ类桩比例的要求。

  11月6日,“陕电入皖”工程安徽段完成基础施工转序,进入铁塔组立阶段。该工程业主项目部建立了全过程质量管控机制,在每项作业开始前组织施工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交底,严格审核施工技术方案。以首基铁塔组立现场为样板,业主项目部统一组塔操作流程、质量标准和施工工艺,明确质量检查验收流程,制订标准化转序检查标准,在每组立一基铁塔后扎实开展转序验收和过程质量管控,高质量建设特高压工程。

  “陕电入皖”工程安徽段下阶段重点作业包括线路跨越淮河、京九铁路、沪蓉高速铁路等。


分享到:

关键字:特高压

数字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数字储能网:xxx(署名)”,除与数字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数字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数字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