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德国又发生户储起火事件,户储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菜鸟学储能 发布时间:2024-12-06 浏览:

数字储能网讯:2024年11月18日,德国North Rhine-Westphalia州Werne市发生了一起住宅户用储能系统火灾事故。事故的涉事设备为德国储能企业E3/DC生产的储能系统,采用LG电池。E3/DC公司随后宣布计划更换该批次的LG电池,这表明火灾可能与电池本身的问题直接相关。

  关于储能系统火灾事件的分析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技术、政策、市场以及环境等因素。以下是对户储起火事件及相关问题的详细分析:

户储起火的原因分析

  电池技术问题

  1.热失控

  LG电池可能在过充、过放或外部短路情况下触发热失控,导致电解液分解并释放可燃气体,从而引发火灾。

 2.制造缺陷

  某些电池批次可能存在内部缺陷,如电极接触不良、隔膜破损等。E3/DC的更换计划表明,该事件可能与特定批次的电池质量问题有关。

  系统设计缺陷

  储能系统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可能未能及时检测异常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整体设计可能缺乏针对火灾的防护,例如缺乏有效的隔热和灭火系统。

  外部环境因素

  高温或潮湿环境可能加速电池老化或引发短路。

  安装位置通风不良或存在可燃物增加了火灾风险。

为什么德国成为储能事故的高发地

  市场规模和普及度

  德国是全球最大的户用储能市场之一,大量住宅用户安装了储能系统,用于提高太阳能发电自用率和节能减排。随着储能装置普及,事故发生的基数也随之增大。

  技术和产品更迭速度

  快速扩张的市场可能导致一些厂商在技术和产品质量控制上出现纰漏。

  新兴电池技术应用于市场后,缺乏长期运行数据支持,增加了潜在风险。

  政策推动和补贴

  德国政府提供的补贴和激励措施加速了储能系统的推广,但一些用户可能因补贴吸引而选择低成本、未经充分测试的设备。

储能的安全问题分析

  核心安全隐患

  1.电池材料风险

  当前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但也易发生热失控。

  2.系统集成风险

  电池、逆变器、BMS之间的配合不足可能导致保护功能失效。

 监管和标准不足

  当前储能系统的安全认证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尚未完全统一。

  部分安装企业缺乏资质认证,导致施工不规范。

  用户使用习惯

  不当操作(如超负荷使用、私自改装)和忽视维护(如未及时清理灰尘)也可能加剧安全风险。

如何更高效地避免储能安全事故

  提高电池质量和管理技术

  推动更安全的电池技术发展,例如固态电池或钛酸锂电池,这些技术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

  加强BMS功能开发,包括异常预警、主动降载和过热自动切断功能。

  完善监管和标准体系

  建立更严格的储能系统安全标准和认证机制,确保设备质量。

  规定储能设备的安装规范,如明确消防通道、通风设计和绝缘要求。

  强化维护和培训

  定期维护设备,及时更换老化部件,尤其是电池。

  对安装和维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掌握储能安全相关知识。

  应用智能监控技术

  引入实时监控系统,追踪设备运行状态并自动报警。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前发现潜在问题。

  增加保险机制和责任追究

  鼓励用户为储能设备购买保险,降低财产损失风险。

  通过法律明确制造商、安装商的责任,促使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此类安全事故给我们带来的警示

  技术与安全的警钟

  这次事件再次提醒行业和公众,储能系统的安全性是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核心问题。尤其在锂电池被广泛应用的情况下,热失控引发的火灾风险仍是主要挑战。

  核心问题:事件可能涉及电池管理系统(BMS)失效、过充电或环境因素(如通风不良或安装不当)等问题。

  解决之道:推动更安全的储能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优化防火设计、提升热管理技术是关键方向。

  政策与监管的重要性

  德国作为储能市场的重要玩家,历来对新能源和储能系统有严格的政策要求。此次事件可能会促使监管机构重新审视行业标准,推动更严格的规范实施:

  强制检测:要求储能设备通过更高标准的认证,例如热失控测试。

  安装规程:强化安装位置、环境要求和电气连接等方面的细则。

  应急预案:要求用户和企业建立更完善的火灾应急响应机制。

  行业发展的阵痛

  户储系统的快速普及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技术成熟度和应用经验的不足。起火事件虽然严重,但也能暴露现阶段的不足,为行业提供改进的方向:

  技术升级:推动企业更加重视研发,提高产品可靠性。

  市场信任:短期内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对户储系统的信心,但如果企业能积极应对,透明化处理,将有助于树立更稳固的市场地位。

  对公众的启示

  该事件提醒普通用户,选择储能系统时应关注产品质量、厂商资质和安装服务:

  选购高品质设备:选择符合国际安全认证(如UL、IEC标准)的产品。

  规范使用:避免过载、私自改装等不当操作。

  重视保险与保护措施:确保储能系统所在的建筑有合适的保险和防火设施。

  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推动力

  此次事件可能引发国际市场对德国储能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质疑。为了恢复市场信任,德国企业和机构或将加速研发与国际合作:

  技术联合:与全球储能领先企业合作开发更安全的电池技术。

  数据共享:在事故调查与处理方面分享经验,为全球行业安全设立新标杆。

  虽然事件暴露了现阶段储能行业在安全性上的不足,但它并不会阻碍行业的发展,反而可能成为一次重要的契机,引发企业、监管机构和用户的反思与改进。通过严格监管、技术革新和行业自律,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望在未来实现质的提升。


分享到:

关键字:户储

数字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数字储能网:xxx(署名)”,除与数字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数字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数字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