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并网运行管理 返回

哈尔滨百余充电设备无人问津 电动汽车难觅踪影

作者: 来源:哈尔冰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12-2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相对充足的电能资源,使哈尔滨市具有推广电动车的先天优势。然而,投资300万的充电设备已建成一年多,至今却“无米下锅”———
 
  去年下半年,哈尔滨市投建了一个充电站、110个充电桩。一年多过去了,这些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使用情况怎么样?哈尔滨市的电动汽车推广情况如何?近日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哈尔滨市真正意义上进入居民生活中的电动汽车几乎为零,耗资300万元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至今仍处在“无米下锅”的状态。专家指出,在哈尔滨市诸多加油站一站难求、能源危机逼近之时,作为传统能源的替代品,充电站却无人问津,这揭示出哈尔滨市电动汽车发展的缺位。
 
  300万充电设备无人问津
 
  近日,记者在与哈达水果批发市场一道之隔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看到,由于没车来充电,该站显得十分冷清,基本处于停业关门的状态,只有充电桩和充电杆孤零零地矗立着,充电的主设备被封锁在大铁门内。据附近居民介绍,由于没车来充电,充电站一直处于停业、被“摞荒”的状态。
 
  据了解,去年5月18日,省电力公司与市政府签订协议,由哈尔滨电业局建设全省首座全封闭通透式电动汽车充电站。4个月后,充电站建成并投入运营。充电站设置换电区、充电区等六大功能区域;配置4台户外交流充电桩,2台户内交流充电桩和4台中型户内直流充电机,可同时接纳10辆中小型电动汽车充电;同期竣工的还有全市110个充电桩。这110个充电桩分别安装在市区内的公共建筑(办公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据悉,这些充电设备总共投入300万元,每年的维护费也不在少数。
 
  电动汽车难觅踪影
 
  充电站为何无人问津?据业内人士介绍,作为新兴能源,电能的利用在哈尔滨市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电动车,充电站也“无米下锅”。
 
  据市工信委调查,电动车在哈尔滨市一直处于空白,目前仅有哈工大、哈尔滨市巨容公司两家单位作为科研项目研究及对电动汽车的开发,拥有两台实验电动车。真正意义上进入居民生活中的电动汽车,哈市为零。
 
  相比传统燃油汽车,电动汽车不产生排气污染、噪声也小得多,具有明显的环保特性;电动汽车其结构较为简单,容易操作,维修保养更容易;在城市里开车,车辆走走停停燃油车耗费很大,而电动车停车时不耗电,制动时还可以实现能量回收,其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明显。另外,相对南方省市来说,哈尔滨市电能资源充足,推广电动汽车的优势明显。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以目前的油价和电价,跑同样距离的路程,电动车所需费用只有燃油车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然而节能、环保的电动车却没有真正走进市民的生活。记者前往多个品牌汽车4S店打听,却皆被告知“无货”。记者向已成功研发电动轿车的本土品牌“哈飞”汽车销售店进行询问,一位工作人员说,现在不销售电动车,具体什么时候销售他也不清楚。将在国内部分城市试点推广电动车的比亚迪汽车,其4S店销售人员也表示,由于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低,对电动车的使用产生不良影响,他们公司还没准备在哈尔滨销售电动车。
 
  电动车的普及远远滞后于充电站的建设,看来充电桩只能闲置了。
 
  高寒阻碍电动车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阻碍哈尔滨市电动汽车发展的主因是电动汽车核心动能装置电池及电容装置的动力性能受到高寒地区的挑战。电动车寿命和充电后可跑里程的多少成为技术上需要攻破的难点。同时有数据表明,目前最新的电动汽车电池及电容装置的适应温度已达到零下35摄氏度,冰城寒冷的气候并不是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主因。
 
  今年,哈尔滨市首台电动公交车在110路公交线亮相。此台“电容环保节能电车”车身贴着特殊的“黑A0235试”车牌号和“新能源公交试验车”标志,拉开了哈尔滨市电动汽车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大幕。然而,110路公交车其实是油、电两用的混合动力汽车,目前也没有用电桩充电。据该车队一位司机表示,弃电用油的最主要原因是充电时间长、太不方便。这位司机的话正是广大车主未选择电动汽车的主要担忧。
 
  据悉,市政府“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规定,未来五年哈尔滨市将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大力推进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车用电机及电控装置、电源管理系统等配套部件研制,加快完善混合动力汽车产业链。专家表示,推广电动汽车,除了关键技术需要再突破之外,更主要的还是要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让广大车主选择省钱的同时还要“方便”。
 
分享到:

关键字:哈尔滨 充电设备 电动汽车

数字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数字储能网:xxx(署名)”,除与数字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数字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数字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