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返回

纳米磷酸铁锂电池新技术 望改变锂电池全球格局

作者: 来源:中国储能网|http://www.escn.com.cn 发布时间:2011-02-26 浏览:

    在电动车成本构成中,电池就占了大约一半。拥有一家电池企业,就意味着拥有50%核心技术的成本控制权。其中,锂离子电池因重量轻、储能大、寿命长等特点被视为理想的动力电池。成都两家民营科技公司——黄铭锂动力和牧甫生物科技,联合进军锂电池领域,采用纳米磷酸铁锂作为电池的正极材料,引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国家863计划课题组的关注。2月24日,从在成都召开的波色爱因斯坦修正理论运用于纳米磷酸铁锂研讨会上获悉,这项新技术对于未来的高性能电池制造具有里程碑意义,产业化、规模化后将改变锂电池全球格局。

    新技术拥有者是成都高新区企业成都黄铭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发明者黄铭首先对波色爱因斯坦修正理论运用于纳米磷酸铁锂项目进行了详细讲解。来自中国工程院、钢铁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大学、湘潭大学的国家院士和专家教授随后围绕相关理论和运用技术进行了热烈探讨。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干勇以及863计划课题组组长周少雄专程参加了研讨会。干勇认为,这项技术是重大理论突破,而且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有可能把中国的新材料研究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据介绍,该新材料可极大地提高电池的循环次数等性能,其安全性能与循环寿命远远高于其他材料。以电动汽车的电池为例,使用传统工艺的电动车电池使用寿命大约一到两年会出现问题,而且动力也不足。“采用新技术生产的电池将极大地改善上述指标,其中循环次数换算成使用寿命可延长到5年,并且可以让整个电池的成本下降15%。”
 
    据了解,该公司纳米磷酸铁锂项目已完成中试,形成了600吨的年产能力。“600吨的规模足以跻身全国前三的行列。”黄铭说。为了扩大规模,他们到四川广汉经济开发区建设万吨级的磷酸铁锂材料生产基地,已实现量产。今年将形成每年3000吨的生产能力,预计到2014年将达到年产万吨级的规模。

    自上世纪60、70年代以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将燃料电池的军事和航天应用转向民用发电和作为汽车、潜艇等的动力源。世界各著名汽车公司相继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开发研究。《时代周刊》将燃料电池列为21世纪10大高科技之首。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第二大锂电池出口国,但在核心技术、多项关键材料仍需突破。


 

分享到:

关键字:纳米 磷酸 锂电池

数字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数字储能网:xxx(署名)”,除与数字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数字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数字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