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返回

成都两民企联合进军锂电池领域

作者: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1-02-25 浏览:

  成都两家民营科技公司——黄铭锂动力和牧甫生物科技,联合进军锂电池领域,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国家863计划课题组的关注。2月24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干勇以及863计划课题组组长周少雄专程来到这两家公司,对其成果进行研讨。这已是他们第三次接触这个项目了。

  锂离子电池因重量轻、储能大、寿命长等特点被视为理想的动力电池。这两家公司的技术是采用纳米磷酸铁锂作为电池正极材料。和其他锂电池技术不同的是,传统磷酸铁锂是通过物理切割生成纳米级大小,而该技术是通过在液体中合成纳米级大小,效益更高、成本更低、质量更好。

  目前,项目已完成中试,形成了600吨的年产能。“这个规模足以跻身全国前三。”黄铭锂动力公司董事长黄铭介绍。

  他们在广汉已建设万吨级的磷酸铁锂材料生产基地,今年将形成每年3000吨的生产能力,预计到2014年将达到年产万吨级的规模。

  先前,干勇在攀枝花调研钒钛利用时无意接触到这个项目,立即产生浓厚兴趣。干勇认为,这项技术是重大理论突破,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很有可能把中国的新材料研究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新闻背景>>>

  自上世纪60、70年代以后,世界各著名汽车公司相继开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开发研究。美国《时代周刊》将燃料电池列为21世纪10大高科技之首。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第二大锂电池出口国,但缺乏核心技术,多项关键材料依赖进口。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电池之争是核心之争。谁拥有了电池资源和核心技术,谁便拥有了未来。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数字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数字储能网:xxx(署名)”,除与数字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数字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数字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