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将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作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的首要责任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作为“示范窗口”,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电力”)如何创新答好这张基础卷?中能传媒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电力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安伟。
中能传媒:近几年电力保供形势出现偏艰难趋势,浙江是否也存在一定缺口,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陈安伟:浙江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区域之一,近年来在制造业、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快速发展,带动电力需求持续显著提升,“十四五”以来年均用电量增速达8.8%,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6780亿千瓦时。随着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预计未来浙江用电还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尤其新兴产业用电占比提高,城乡居民用电差距缩小等。另一方面,近年极端气象频发,历史气温极值不断突破,用电最高负荷屡屡刷新,夏冬季“电力紧张”的话题也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实际上,我们总体供应是充裕的。近几年是浙江前所未有的电源建设集中期,到2024年底,全省电源总装机已达1.5亿千瓦,较2020年末增长47%。新能源是增长主力,到今年1月底,浙江风光新能源装机5596万千瓦,超越煤电成为浙江第一大电源。此外,我们还通过“两交三直”特高压骨干网架和诸多省际联络线,将省外电能输送到浙江,极大增强电力供应。
因此,我们说电力供应“紧张”、保供形势“艰难”,是指时段性、区域性的缺口依然存在。
更重要的是,随着能源结构转型加速,电力保供逻辑、系统灵活性需求、电网特性等都在发生变化,确保电力可靠供应不再是传统电力系统下“源随荷动”、单纯保障“有没有电”,而是需要全面提升适应能力、承载能力、配置能力和调节能力,实现安全、经济、绿色发展的有机有序有效统一,需要更全局的高质量、可持续供电。
中能传媒: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电力保供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浙江电力每年的安全保供依然交出了高分答卷,您认为是哪些举措发挥了积极作用?
陈安伟:2024年夏季遭遇连续高温,保供形势很严峻。我们把落实浙江“绿保稳”工程、服务浙江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突出“早细实”、打好主动仗,凝聚团结治网最大合力,外来电受入达到极值,省内电源出力创下新高,新型储能快速发展,负荷补助政策全域覆盖,顶住了负荷57天超历史峰值、最大1.23亿千瓦的巨大考验,实现了“保供稳、服务优、评价好”。
如果说千方百计增加电力供应是“硬手段”,那么随着系统调节能力提升和系统韧性增强,我们也拥有了更多更柔性、更智能、更灵活的“软措施”。从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看,新型电力系统时代的电力保供工作,必须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统筹省内省外、需求供给、电源电网等各方资源,更加注重市场在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依托市场解决新能源消纳、保供资源平衡、工商业稳价等问题,推动构建体系化、长效化的“绿保稳”机制。
中能传媒:今年的电力保供形势如何,将如何应对?
陈安伟: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浙江最大用电负荷会达到1.33亿千瓦,高峰期缺口依然存在。浙江电力将从源网荷储及政策、技术、市场、机制多方挖潜,争取2200亿千瓦时以上省外经济电清洁电,做好煤电、新能源等新增装机的接纳配置调控,打造新型负荷管理体系、做优做细无感化的需求响应,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
中能传媒:今年的全国两会您还提出进一步规范住宅小区供配电工程建设管理。请问有什么样的建议?
陈安伟: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心关注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作出重要部署。作为来自能源电力行业的人大代表,我提交了“进一步规范住宅小区供配电工程建设管理 助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建议。
一是建议改变住宅小区供配电工程“分散建设”模式,由县级及以上政府主导,对住宅小区供配电工程进行“统建统管”,探索建立建设方质量问题终身追究等机制。二是实施住宅小区供配电工程资金集中管理,在涉宅土地出让环节,按照统一标准明确小区供配电工程建设资金,由政府部门征收并纳入公共资金池严格监管、规范使用,并强化小区供配电工程资金审计,常态化做好按实结算、信息公开。三是健全高标准的技术保障、市场保障机制,鼓励各级政府因地制宜、超前考虑,按照新型电力系统、新型配电系统等技术方向,分级分类制定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细则,更好指导各方主体履行职责,高质量推进住宅供配电设施建设,满足居民高可靠供电需要,以及新能源汽车、分布式光伏、储能等新型主体接入互动需要。推动行业协会协同维护供配电工程市场秩序,试点由政府授权行业协会做好承建单位资质审核准入等工作,确保住宅供配电市场有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