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讯:2025年3月23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并联合800余家机构共同支持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展览会(简称“CIES”)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
CIES2025储能大会以“绿色、数智、融合、创新”为主题,针对储能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充分探讨,分享可持续发展政策机制、资本市场、国际市场、成本疏导、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供应链体系、商业模式、技术标准、示范项目应用案例、新产品以及解决方案的普及和深化应用。
本届大会重磅发布《2025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25工业绿色微电网发展白皮书》《2025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项目招标及价格分析报告》《2025新型储能典型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四项研究成果。
作为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在储能领域的研究品牌,大会连续14年重磅发布系列研究成果,内容紧贴行业最新技术研究成果及应用、政策支持、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专业性受到业内广泛关注和赞誉,并作为参考文献被高频引用。
本届大会发布的《2025新型储能典型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编,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课题组编写,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能能应用分会专家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
《报告》从产业政策、标准制定、市场发展态势、技术发展动态、市场及价格机制、总结与展望六个方面梳理并剖析二零二四年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态势并对未来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提出展望和建议。
产业政策部分,《报告》指出,2024年国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出台多个重磅政策,涵盖电力市场、标准建设、产业发展、技术创新、调用控制、示范应用等方面。
从政策发力方向看,新型储能产业政策向引导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完善新型储能市场机制、加强新型储能的调度运用管理、健全储能项目全过程管理流程、加强分布式储能对配电网的支撑等5个方向聚焦。
标准制定部分,《报告》披露,2024年,新型储能的标准体系取得重要的进展,多达35项新型储能国标、行标发布或实施,特别是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铅炭电池、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集成设备等储能系统核心设备的标准完成了新编或修订,并网检测、运行维护相关标准逐步健全。
此外,江苏等地区发布新型储能地标,推动了新型储能标准体系进一步的健全。
新型储能市场发展态势部分,《报告》披露,2024 年,国内新型储能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按照 CESA 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74.66GW/176.45GWh, 其中2024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42.46GW/109.58GWh,装机功率同比增长99.17%。
分省份看,2024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能量排名前5的省区分别是:新疆 5.82GW/20.92GWh、 内蒙古6.49GW/17.82GWh、 江苏 6.41GW/13.12GWh、 山东 3.64GW/8.57GWh 和青海2GW/8.15GWh。
分场景看,2024年,电网侧独立/共享储能新建项目249个,装机规模达 26.32GW/64.82GWh,占比59.15%,主要集中在江苏、内蒙古、山东等地。
电源侧储能主要为新能源侧配建储能,火电侧储能占比较小,电源侧储能新建项目224个,新增装机13.47GW/38.41GWh,占比35.05%,主要分布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
用户侧储能新建项目数量近900个,总规模2.67GW/6.35GWh,占比5.80%,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安徽等地。
分技术路线看,《报告》指出,2024 年磷酸铁锂电池储能仍是占绝对主导位置的新型储能类型。
2024年,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项目新增装机 39.38GW/96.14GWh,占比92.64%;液流电池储能项目新增装机0.81GW/3.23GWh,占比1.90%;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新增装机 0.72GW/4.10GWh,占比1.70%;其他技术路线占比3.76%。
《报告》认为,磷酸铁锂电池性能、成本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明显,短时间内其主导地位仍无可动摇。
《报告》指出,2024 年以来,新型储能的多元化技术路线取得重大突破,多个采用压缩空气、全钒液 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飞轮、超级电容等技术路线储能项目相继并网,对促进行业的多元化技术路线,探索不同储能的技术性能,发挥对电力系统的多重支撑作用。
从储能项目招投标价格情况看,《报告》指出,截至2024 年底,1h、2h、4h 时长常规集中式储能设备中标价格在0.94元/Wh、0.52元/Wh 和0.48元/Wh 左右。以充放电 2h 磷酸铁锂储能系统为例,对比2024 年初0.82 元/Wh的中标价格,同比下跌36% 左右。
《报告》认为,随着储能赛道日趋拥挤,产能过剩,同质化日趋严重,在低价中标的背景下,行业竞争也趋于白热化,设备价格也不断创新新低,但当前电池原材料价格及储能设备价格均已逼近甚至低于成本价,储能设备价格继续下跌空间有限。行业正处于产能出清阶段,预计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储能设备仍将在低位徘徊。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动态部分,《报告》指出,储能技术路线上,磷酸铁锂电池仍是最广泛使用的电池类型,基于直流侧 1500V 和液冷热管理的储能设备在各类应用场景已经广泛应用。集中式储能拓扑结构由于具有价格水平低、技术成熟等优点,仍是目前首选的技术路线,组串式拓扑和级联型拓扑由于解决电池簇并联 环流、效率高、全寿命周期性能好等优点,也正得到推广使用。
2024年,行业领跑者推出多项新技术,诸如构网型储能、500Ah+ 大容量电芯、新一代集成设备、新一代 BMS、等新型技术,提升储能的可靠性和本质安全水平,降低储能系统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与电网的友好互动和高效支撑。
市场及价格机制部分,《报告》披露,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正不断健全,通过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获取多重收益,与此同时,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加快建设,储能的商业模式正从“政策依赖型”逐步走向“市场驱动型”,储能项目的收益水平也将呈现多样化、多变性和复杂化的特点,储能项目也将需适应“能涨能跌”的电力市场机制。
《报告》最后对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7点展望和建议:加快健全新型储能项目盈利机制;创新驱动储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加强新型储能对电网支撑技术研究;科学有序推动长时储能发展;建立锂离子电池回收机制;合理引导储能设备的标准化制造;关注储能设备的环境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