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返回

CIES2025 | 重磅发布《2025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白皮书》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5-03-25 浏览:

数字储能网讯: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和中国储能网联合承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展览会于2025年3月23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大会主题为“绿色、数智、融合、创新”。

大会重磅发布《2025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25工业绿色微电网发展白皮书》《2025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项目招标及价格分析报告》《2025新型储能典型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等系列研究成果。

其中《2025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报告》)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编,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课题组编写,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能能应用分会专家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 

《报告》从市场篇、政策篇、标准篇、技术分析篇、成本分析篇、产能篇、安全篇、典型案例篇、未来市场预测、总结与展望这十个方面梳理并剖析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态势。

1. 市场篇

《报告》阐述了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的总体概况,指出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功率约为74.66GW,同比增长131.9%;新增装机42.46GW,同比增长99.2%,总投资超2399亿元。

《报告》指出,磷酸铁锂电池储能仍为主流技术,占比92.64%,其他技术如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也在快速发展。

《报告》分析了新型储能的应用分布,指出电网侧、电源侧和用户侧储能均有显著增长,电网侧占比59.15%,电源侧占比35.06%,用户侧占比5.79%。

《报告》介绍了区域分布情况,指出西北地区新增装机规模最大,华东地区用户侧储能增长最快。

《报告》还分析了在建与规划项目,指出2024年在建项目规模达18.68GW/54.61GWh,规划项目规模达281.63GW/706.36GWh。

《报告》称,“十四五”期间,随着风电、光伏项目的持续快速推进,特别是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大基地项目的建设,同时随着电力市场机制的逐步健全,新能源侧和电网侧储能盈利改善将促进新型储能项目的建设,新能源侧储能和电网侧共享储能并网项目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2. 政策篇

《报告》指出,2023 年1月 -2024 年 12 月,宏观利好政策纷纷出台,仅国家层面储能相关政策就达 183 项。其中,发展规划类 40 项,包括规划布局、发展目标等,技术支持类 36 项,电价与电力市场相关政策 32 项,监督管理类 32 项,标准规范类 19 项,储充换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 14 项,新能源配储政策 7 项,补贴政策 3 项。

《报告》分析了地方政策,指出多个省份出台需求响应政策和补贴政策,推动储能发展。全国共有 15 个省市明确提出储能补贴政策 96 项。其中安徽 6 项,北京 2 项, 广东 32 项,河南 2 项,江苏 13 项,内蒙古 2 项,四川 3 项,浙江 24 项,重庆 6 项,青海、 山西、陕西、天津、福建、湖南各有 1 项。2024 年各省新出台 34 项政策明确提出储能补贴。

《报告》介绍了电力市场政策,指出全国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立,辅助服务和现货市场政策逐步完善。2024 年,国家和地方出台一系列电力市场相关政策,全国市场与省(区、市)/ 区域市场协同运行的多层次市场初步建立,省间、区域、省内中长期交易常态开市,区域、省内辅助服务市场全覆盖,多个省级现货市场开展试运行,交易标的涵盖电能量、辅助服务等,多层次多品类多功能市场体系形成。

《报告》还分析了美国储能战略对中国储能行业的影响,指出美国储能战略可能加剧技术竞争、供应链挑战和市场竞争。

3. 标准篇

标准制定方面,《报告》阐述了建立健全储能全产业链技术标准体系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内外标准化组织设置及框架,指出,本年度新型储能标准体系日趋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四十余项国标、行标正式发布或实施,标准体系逐步建立,特别是电化学储能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

《报告》阐述了新型储能标准体系的建设情况,指出新型储能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涵盖基础通用、规划设计、设备试验、施工验收、并网运行、检修监测、运行维护、安全应急等方面。

《报告》介绍了地方标准,指出部分省市出台地方标准,推动储能技术的规范化和安全应用。

4. 技术分析篇

就储能技术路线而言,《报告》认为,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短时间内其主导地位仍无可动摇,除磷酸铁锂电池储能外,各类技术路线“百花齐放”,特别是压缩空气、飞轮储能、超容储能、液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储能是市场热度较高、发展前景较好的新型储能类型。此外,重力储能、液态空气储能、二氧化碳储能等新技术也得到了落地实施。《报告》对上述市场热度较高的技术路线及其应用项目进行了重点介绍。

《报告》介绍了不同储能技术的应用场景,指出锂离子电池适用于电能质量和备用电源,液流电池适用于大规模调峰等。

《报告》还分析了技术新趋势,一方面是锂电池安全、降本、性能等多维度提升;另一方面,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加速研发、应用,使得储能技术呈现“百花齐放”的面貌。指出5MWh+储能系统、构网型储能、全液冷系统等技术成为新趋势。据 CESA 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统计,今年以来,包括系统、EPC、施工、设计等(不 含 PCS) 在内的涉及构网型储能招标项目容量达 13.56GWh,其中,1-11 月,全国构网型储 能项目采招落地规模为 2.48GW/8.67GWh(不含集采)。

《报告》指出随着电芯、系统价格持续下行、技术的快速迭代、单个储能项目进入 GWh 时代,在降本增效、差异化竞争的压力下,系统快速向更高、更大容量迈进是 2024 年储能系统集成领域的一个显著特征。

5. 成本分析篇

《报告》分析了未来成本趋势,指出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储能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报告》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储能电池组占交钥匙系统成本的 50% 以上。2024 年,中国 2 小时和 4小时系统的电池组成本分别占 62% 和 65%。

2024年,中国交钥匙储能系统均价降至85美元/kWh,最低达58美元/kWh,远低于美国(236美元/kWh)和欧洲(275美元/kWh)。预计到2035年,储能成本将再降45%-57%,中国、欧洲和美国价格将分别为47、111和127美元/kWh。

6. 产能篇

《报告》指出以开工率为例,2024 年,部分企业汇总的月度开工率持续低于 70%。这表明部分企业的产能仍处于较低水平,资产设备存在着较大程度的闲置和浪费。

《报告》指出,2024年,国内储能产业快速发展,108个项目新增进展,规划年产能621.42GWh,投资1646.2亿元。锂电池已投产总产能超1886GWh,宁德时代640GWh领先。液流电池规划产能124.28GWh,钠离子电池254.7GWh。储能技术加速布局,产业持续增长。

7. 安全篇

《报告》分析了电化学储能和机械储能的安全性,强调提高预警能力和完善消防体系。

《报告》还介绍了多起储能安全事故案例,提出安全防护措施。

8. 典型案例篇

《报告》列举了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的典型应用案例。

9. 未来市场预测

《报告》预测未来储能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报告》预测到 2025 年,全球储能累计装机功率约为 450GW,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约为 338GW、抽水蓄能累计装机约为 105GW、蓄冷蓄热累计装机约为 7GW;预计到 2030 年, 全球储能累计装机功率约为 980GW,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约为 780GW、抽水蓄能累计装 机约为 190GW、蓄冷蓄热累计装机约为 10GW。

10. 总结与展望

《报告》分析了行业面临的压力与挑战。锂电储能系统快速发展,但仍面临多重挑战。产能过剩、价格竞争激烈,行业洗牌加剧,部分企业“增收不增利”。商业模式待优化,部分地区储能收益率低,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现货市场覆盖有限,价格机制难以有效激励储能发展。储能电站规模扩大带来运维和管理难题,6MWh+大容量系统虽具降本潜力,但安全性和集成能力仍待提升。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贸易壁垒加剧,影响储能产品出口。新型组串式储能和构网型储能技术虽有突破,但在集成、经济性和应用层面仍面临挑战。建议完善储能市场机制,推动多元化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和安全保障。


分享到:

关键字: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展览会

数字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数字储能网:xxx(署名)”,除与数字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数字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数字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