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新能源汽车与充换电 返回

“电池银行”能带来什么?

作者:郝怡柯 来源:《能源评论》 发布时间:2025-04-25 浏览:

数字储能网讯:在杭州未来科技城的蔚来换电站前,车主通过手机APP预约换电,机械臂精准抓取底盘电池;3分钟后,换好电池的车辆“满血复活”驶离换电站。在“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下,动力电池不再是新能源汽车的附属品,成为一种流动的“数字资产”。

“车电分离”打破了传统模式下车身与电池的价值绑定,也就是说,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可以只买车身,后续再租用电池。一般来说,电池重量占整车的20%以上,成本至少占30%。当这部分成本不再由消费者承担,可降低购车门槛,释放消费潜能,激活新能源汽车市场。

当动力电池不再属于新能源车主,谁来负责其全生命周期管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电池银行”应运而生。在业内人士看来,“车电分离”是一门好生意,而“电池银行”将在此基础上构建更具潜力的产业生态。3月31日,宁德时代CTO高焕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指出,随着“车电分离”模式和“电池银行”生态的成熟,电池可能成为一种投资产品,催生新的商业模式,释放更多经济和社会价值。

作为“车电分离”模式下发展出来的电池资产管理系统,“电池银行”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和续航焦虑。在这种模式下,动力电池没电了就可以随时换,不用考虑续航问题。每块电池都有独立ID,电池的“生命体征”由“电池银行”实时监测,车主也不用再受电池容量衰减、维修和更换成本高等困扰。比如蔚来推出的“电池健康度保障计划”,就承诺5年内电池性能不低于80%。另外,新能源二手车市场也因“电池银行”的介入迎来价值重估,车身部分的残值提高,电池循环次数和健康度则构成新的估值维度。

从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看,“电池银行”通过专业化管理,让动力电池在不同性能阶段服务不同用户:性能巅峰期服务网约车等高频用户,性能稳定期服务普通用户,容量衰减后用于储能等梯次利用或回收,实现电池资产高效配置与增值。随着这块“蛋糕”越做越大,涵盖电池制造、管理、租赁、换电站建设运营、梯次利用等环节的生态圈有望形成,参与者包括金融机构、电池企业、整车企业、换电运营商和能源企业等。

尽管“电池银行”看似延伸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链,但其发展道路上仍有挑战和困难。首先就是标准化难题,不同车企的电池规格、接口标准不统一,导致换电网络难以实现跨品牌兼容,这制约了电池资产的流动性。电池的健康状态、循环次数等关键数据需要实时监控,但各厂商的数据采集标准不一,难以实现统一管理。当一块电池经过多次流转,其性能衰减的责任归属可能成为法律空白点。另外,快速迭代升级的技术会导致早期投入的电池资产迅速贬值,增加了运营风险。而尚未完善的退役电池循环回收体系也暗藏
隐患。

针对这些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建议逐步统一换电接口和电池规格,推动跨品牌兼容,通过政策支持降低换电站的用地和电力成本,同时,完善电池回收法规,防止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

可以期待,当标准化、数据管理、技术更迭和循环回收等方面存在的难题被克服,“电池银行”模式将成为激活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数字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数字储能网:xxx(署名)”,除与数字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数字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数字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