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讯:一家成立仅四年的企业,正在以水系有机液流电池为核心技术路径,在液流储能这条看似拥挤的赛道上,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突破路线。宿迁时代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宿迁时代储能”)的信心,来自对燃煤电厂调频、电网侧调频场景的精准切入和对AEM膜(阴离子交换膜)核心材料的自主掌控:前者打通商业落地路径,后者打破了长期被进口垄断的关键环节,构建起技术护城河。
“液流储能的未来,必须建立在对场景的精准定位和核心技术的代差优势之上。”公司副总经理董文利在接受中国储能网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场景定义是指水系有机液流储能通过聚焦燃煤电厂调频及电网侧调频等高价值应用场景,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发挥其长寿命、高安全、化学动力学反应迅速等独特优势,打开商业化突破口。而技术代差是指通过核心技术如AEM膜和电解液的持续技术创新,在液流储能领域实现性能与成本的双重领先,构筑难以复制的技术壁垒并拓展跨领域应用。
作为公司高管,董文利亲历了公司从技术突围到产业链闭环的全过程。在这场对话中,他拆解了宿迁时代储能的底层逻辑——以燃煤电厂调频及电网侧调频场景打开市场缺口,以AEM膜构建技术护城河,以上下游全产业链垂直整合抵御行业内卷。
新品发布:750kW/1.5MWh模块化储能系统,赋能调频应用
宿迁时代储能最新发布的750kW/1.5MWh标准模块是一款专为燃煤电厂调频及电网侧调频应用设计的新品,具备调节速率迅速、响应速度快(ms级)、调节精度高等出色性能适配广泛调频场景。
随着电力现货市场加速落地,调频从“可选配”变为“必答题”。董文利表示:“传统火电调频响应滞后,锂电池寿命短,宿迁时代储能的水系有机液流电池以毫秒级响应、20年调频使用寿命、本征安全无爆燃风险三大特性,成为行业破局关键。在福建罗源项目中,系统投运后火电机组调频Kp值显著提升,降低了设备磨损率;在大型电网侧储能电站项目中,水系有机液流电池可以作为整站的一次调频及二次调频的专用模块,极大提高电站运行可靠性及收益能力,经济性与技术优势双重凸显。”
资本押注:技术长板与产业链“超市”
2024年,宿迁时代储能在行业“融资寒冬”中逆势而上,凭借技术快速迭代、全产业链能力与全球化验证的三大确定性,备受高瓴资本、邦盛资本、北京市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等机构的青睐,A+轮融资后估值突破10亿元,融资将重点用于产能扩张(扩建5GWh产线)、下一代AEM膜研发以及项目订单交付。
宿迁时代储能持续推动公司全球布局、国内区域扩张和技术闭环的多维度发展。在全球布局方面,2023年公司收购了德国耶拿电池公司,成功打开了欧洲、非洲市场;在区域扩张方面,布局了辽宁沈阳一期1.5GWh生产基地,设立了北京盛时代、广州时代液流等区域公司完善市场渠道;技术闭环方面,从电解液、AEM膜到电堆,宿迁时代储能均实现了100%自研自产,致力于打造全球首家液流电池全产业链企业。
后记:务实创新引领储能变革
从燃煤电厂调频及电网侧调频场景的实际验证到电解液多电子领域的应用探索,宿迁时代储能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正在推动液流储能行业的发展。50微米的AEM膜不仅代表着技术突破,更意味着实实在在的成本优势;20年调频使用寿命直接转化为用户的投资回报。
宿迁时代储能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完成5GWh产能扩建,持续优化产品性能,并稳步推进商业化进程。公司更看重的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为电力系统提供更经济、更可靠的储能解决方案,而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这种以技术为本、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理念,正在推动企业实现稳健而可持续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