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返回

河南辉县:从“吃水贵如油”到“超级充电宝”

作者:张雪卉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发布时间:2025-05-08 浏览:

数字储能网讯:河南辉县,巍巍太行山间,国网新源宝泉公司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的一泓碧水被群山环抱,宛如碧玉嵌在赤色的崖壁间。而30公里外的九峰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车在山谷中穿梭而行,数百名建设者正在为这座河南省在建规模最大的“超级充电宝”挥洒汗水。

谁能想到,曾经“吃水贵如油”的辉县,在“双碳”目标的推进中,正依托两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书写着从水资源匮乏到能源转型先锋的励志故事。

辉县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地处太行山南麓,历史上因水资源匮乏而闻名,当地人一句“吃水贵如油”道出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艰辛。但辉县独特的地理条件——高落差、地质结构稳定、靠近负荷中心,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创造了先天优势。

“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辉县靠着实干精神,劈山开路、拦河造田,大打水土之仗,彻底改变了一穷二白的旧貌。

在已投运的宝泉抽水蓄能电站,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上水库工程现场。碧蓝的水面平静如镜,脚下却暗藏玄机。“在电力富余时(如夜间风电多发或午间光伏大发),用电将水从下水库抽到上水库储存;在电力紧缺时,再放水发电补充电网空缺。一抽一放间,转换效率能达到80%,这也是抽水蓄能电站被称为‘超级充电宝’的原因。”宝泉抽水蓄能电站运行部副主任康晓义表示,抽水蓄能电站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即通过“电能—势能—电能”的转换过程进行蓄电、发电,是目前最成熟、最经济的大规模储能技术。

随着河南新能源装机量的快速增长,抽水蓄能电站的调节作用愈发重要,特别是在午间光伏集中发力,电网面临巨大的消纳压力时段。而抽水蓄能电站因其独特的调节功能,使得这片曾经电力紧张的区域,如今成为河南电网的“稳定器”“压舱石”。

纵向来看,辉县能源转型的背后,是国家“双碳”目标的强力推动;横向来看,这也是地方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

步履不停,继续前行。在太行山谷间,机械车辆往来作业。记者坐着工程车,沿着陡峭的施工便道攀爬,脚下是正在开挖的九峰山抽水蓄能电站的下水库工程,头顶是纵横交错的钢筋铁架,这座正在建设中的抽水蓄能电站,规模更加宏大——总装机容量210万千瓦,总投资131.6亿元,是河南省“十四五”期间投资规模最大的能源类项目,预计2023年全部投产运行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8.85万吨,可满足110万户以上的家庭年用电量要求。

站在河南九峰山抽水蓄能有限公司项目施工现场,该公司建设管理部经理龙学兵指着正在开挖的下水库算了一笔账:“按照设计方案,九峰山电站每年可发电25.2亿千瓦时,抽水用电33亿千瓦时。尽管消耗大于产出,但这些电可以在电网最需要的时候释放,能减少标准煤的使用,大幅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为什么非要用水储能?别的方式不行吗?”面对提问,龙学兵耐心地解释道:“抽水蓄能电站启停成本低、调节能力强,生命周期长达100年不衰减,具有超强的经济性。”九峰山电站位于河南省电力负荷中心,进一步降低了输电损耗,强化了河南省电力资源的保障能力。项目投用后,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8.85万吨,相当于每年植树3000万棵以上,是实打实的绿色经济。

在太行山中挖水库,修电站,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答案是否定的。

记者在前往宝泉电站上水库的路上,满眼苍翠,鸟语花香,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岩石裸露的荒山。随着系统性的生态修复,这条连接晋豫两界的道路,现已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热线。

“电站建设不是破坏环境,而是创造更美的环境。”康晓义指着宝泉电站的沥青混凝土大坝说:“这座在原坝基础上加高的大坝,不仅扩大了电力调蓄的空间,也为辉县的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数据显示,15年来,宝泉电站已累计为周边6万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约9000万立方米,相当于7200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有效地缓解了当地春旱的情况。

九峰山电站同样秉持绿色发展理念。“项目专门设立了环保专项资金,对施工道路周边及时进行节排水设施建设和绿化修复,确保工程完工一片、复绿一片。”电站建成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1.36万吨。“环保账比经济账更划算。”龙学兵说。

辉县“建好一座电站,改善一片环境,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发展模式,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也照亮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从昔日的“吃水贵如油”,到如今的“绿电蓄能”,辉县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抽水蓄能电站既能平抑新能源波动,又推动着“双碳”目标的进程,更传递着一个朴素的道理:转型之路,既要有“抽水”的蓄力,更要有“放电”的担当。

分享到:

关键字:抽水蓄能

数字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数字储能网:xxx(署名)”,除与数字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数字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数字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