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比亚迪A股募资缩水 拟以新能源概念博取投资

作者: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1-06-13 浏览:

  8年前,比亚迪高举电动车大旗进入汽车业,多年来,其电动车业务进展相当缓慢,比亚迪近期正计划加速推广其电动车,试图以此回应外界质疑。6月8日,比亚迪回归A股招股意向书发布,比亚迪亦希望借回归A股之机,以新能源概念重新赢得投资者关注。

  招股开闸回归在即

  6月8日,比亚迪公开发行A股招股意向书,公司方面表示将发行不超过7900万股登陆深市中小板,拟募集资金总额达21.92亿元,募资所得将用于包括锂电池、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及零部件建设三个项目。

  一 个 月 前 ,比 亚 迪 股 份(01211.H K )A股首发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审批通过。比亚迪此次回归,也是第二家回归深交所的H股公司,此前,比亚迪为此前后努力了3年。

  2008年9月,巴菲特宣布认购比亚迪10%的股份,交易总金额约为2.3亿美元,针对回归A股一事,巴菲特方面也表示大力支持。

  相比于2009年首次发布回归A股计划,此次已经悄然将太阳能电池项目排除在了募投项目之外,而拟募资金额也由此前的28.5亿元降至21.92亿元,缩水6.58亿元。背后的原因在于,比亚迪的境况发生了较大变化,2009年,作为“股神”巴菲特唯一垂青的内地公司,加之汽车业务发展迅速,比亚迪市场上一时风光无两的明星股,股价上涨至最高的每股85.5港元(2009年10月23日收盘价);此后,受汽车业务增速放缓拖累,比亚迪净利润增幅大幅下滑,其H股股价受此影响持续走低,一度触及26.1港元低位。

  目前,比亚迪除了传统汽车业务之外,正在积极研发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产品,并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领域的应用,正是需要大笔资金投入的关键时期,回归A股将能获得企业发展急需的资金。

  国内外加速电动车推广

  比亚迪旗下有电池、IT、汽车三大业务,其中前两大业务一直较为稳定,影响其业绩的关键在汽车业务。其中,传统汽车业务意味着现在,而新能源车则代表着未来,在将要回归A股之际,其在新能源业务领域投入引人注目。

  6月8日,比亚迪计划与新加坡公交系统运营商SM R T公司签订谅解备忘录,双方计划建立合资公司在新加坡推出电动客车和出租车。此前5月29日,比亚迪宣布与荷兰鹿特丹市政府达成协议,将有5台比亚迪纯电动车e6将进驻荷兰绿色交通项目“75-EV -R O”。该项目旨在采购75辆不同种类的新能源车构成新能源出租车车队。

  上述两项协议的达成,表明比亚迪正推行其“依靠电动车撬动欧美市场”的计划。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云飞透露,在美国,比亚迪为进入加州市场的e6电动车正在加紧测试,预计明年二季度比亚迪将正式进军美国。

  李云飞透露,今年将在深圳追加投放250台e6出租车,8月份还将生产300台K 9纯电动大巴服务深圳公交系统。在私人购买方面,比亚迪将新能源车销售范围从深圳延展至上海、长春、杭州和合肥等试点城市,以及试点申请尚在批复之中的北京。

  比亚迪股份副总裁夏治冰称,比亚迪还在尝试通过减少电池组来降低e6电动车成本,目前,首款车已完成整车造型的固化,进入了样车试制阶段。

   重新赢得投资者关注?

  2010年,比亚迪销量达52万辆,其中电动车不过400多辆;比亚迪副总裁夏治冰透露,其电动车销售今年可能翻一番,达到1000辆。尽管如此,总体上电动车在比亚迪总销量中所占比例仍然很低。

  中信建投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陈政认为,比亚迪希望借新能源概念打开融资局面,以缓解资金环境比较紧张的局面。

  比亚迪招股说明书显示,双模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是未来集团发展方向,并描述“在电动汽车方面,本集团已掌握整车控制系统、电源及其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三大核心技术,率先实现全球首款双模电动车的商用化。”

  以二次充电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已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潜力正是其吸引股神巴菲特、戴姆勒公司垂青的主要原因。有分析师指,比亚迪回归后将成为A股最具代表性的新能源概念股。

  此外,备受关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在即,规划提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达全球第一,为此,未来10年内政府将投入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比亚迪被普遍认为将从这一规划实施中获益。


 

分享到:

关键字:比亚迪

数字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数字储能网:xxx(署名)”,除与数字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数字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数字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