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我国低温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达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和讯 发布时间:2013-05-1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日前,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低温磷酸铁锂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的鉴定会上,山东威能环保电源有限公司研发的低温磷酸铁锂锂离子动力电池通过专家鉴定。该产品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未来前景广阔,将广泛应用于大巴、矿用工程车、以及军用和航天等领域。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锂离子电池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高能量转换效率、长循环寿命等优点受到广泛的应用,但该技术目前存在低温时,难以放电和充电的难题。
 
  在鉴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学电源专家杨裕生表示,山东威能环保电源有限公司解决了磷酸铁锂锂离子动力电池在零下负40度的低温下,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性能可以保持常温时的性能,解决了电池低温充放电这个国际性难题,是目前世界领先水平,比国际上有名的某法国公司生产的电池都好。
 
  同时,磷酸铁锂具有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循环性能优良、材料热稳定性好的特点,在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源领域的市场前景广阔,与会的专家认为“发展磷酸铁锂锂离子动力电池势在必行”。
 
  根据专家的鉴定,山东威能环保电源有限公司所开发的系列低温型磷酸铁锂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单体电池和电池组,达到了计划任务书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并已成功应用于相关整车单位的电动汽车产品。并通过采用纳米化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改性的负极材料、功能性电解液,优化电极工艺和电池结构设计,研发出低温磷酸铁锂锂离子动力电池。
 
  专家最终评定,“该电池在保持常规使用性能的情况下,电池在-40℃时的放电容量达到常温容量的90%,放电平台在2.75V,低温性能明显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次专家组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北京大学等国内十多位著名专家组成,其中有四位“863”专家。
 
  应用范围广泛
 
  根据专家介绍,低温磷酸铁锂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发成果可以广泛用于对电池安全性要求极高的电动汽车,大巴,矿用工程车、以及军用和航天等领域。
 
  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专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研究所电化学专家肖成伟教授认为:“经过改进后的磷酸铁锂锂离子动力电池,在不降低其他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具有更加优异的低温性能,也势必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这个技术的更大意义就是在很短的时间里能够迅速产业化。为了配合这个项目产业化,他们企业同时引进人才,广泛与科研院所合作又开发了一系列的配套的产业化成果,此次鉴定会上还通过第二个“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组管理系统研发及规模化生产”项目,‘主动均衡’是它最大的亮点,其均衡充电效率达到90%,有力地为电池的产业化应用如虎添翼。”
 
  专家一致认为,项目产品在大电流能量转移主动均衡技术、模块化管理技术、在线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鉴定。同济大学汽车电子专家孙泽昌教授解释说:“电池性能往往一致性的差,‘主动均衡’就是把电池多余的能量转移到低的上,其最大创新点是速度比较快,而以往解决这个问题是靠把高能量消耗掉或者转移的速度慢,因此,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为使低温电池产业化得到更好的发展,他们还研究开发了锂电纯电动乘用车,在电池模块化设计、分布式布置及系统集成、低温锂离子动力电池、锂电池组管理系统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创新特色。
 
  武汉大学电化学艾新平教授认为:“这种模式值得探索和借鉴,一项技术产业化的瓶颈往往是汽车厂提出很高要求,电池厂做而导致流产。他们企业采取一条龙的办法,就是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使电池顺利地实现了产业化。
 
  目前许多国内知名的汽车企业看好这个电池,纷纷希望与威能公司合作。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技术总监张克金认为:“低温电池技术是最大亮点是多种技术集成并实现了产业化,作为民营企业起步晚,却走的很快值得我们关注与合作。”五洲龙新能源汽车公司总工程师邓先泉认为,“多年来,我们企业致力于新能源客车的开发,威能公司的创新让我们眼睛一亮,我们希望能与他们有更好的合作。”
分享到:

关键字:我国 低温 磷酸铁锂

数字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数字储能网:xxx(署名)”,除与数字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数字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数字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