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国家电网"特高压试验"是毁民工程?

作者: 来源:中国之声 发布时间:2011-04-25 浏览: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一只金色底座的100瓦电灯泡,左边是锃光瓦亮,右边却是破壁残垣。这就是最新一期《新世纪周刊》的封面图片。这篇题目是《特高压成败》封面文章(该文请见http://www.escn.com.cn/2011/0425/20957.html),对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力推的100万伏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进行了调查。报道说,这个号称输电能力能达到500万千瓦的示范工程,最终最大输电功率只有283万千瓦。即便是在280万千瓦的设计输电功率上,实际也只能维持送电1秒到2秒。目前,这个饱受争议的试验示范工程仍然在扩建。来看中国之声记者柴华对《新世纪周刊》副主编王晓冰的采访。

输电功率、输电能力提高约4倍以上

记者:这个工程当初是怎样设计的,争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争议点在哪里?

王晓冰:国家电网公司开始推晋东南到晋南这条线,包括提出用交流来实现全国联网这种想法的时候,当时争议就已经存在,而且反对的人不少。归总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上,另一个是有很多专家提出了远距离的这种输电,它产生的能耗损失远远大于输煤,大概在15%到18%之间。

另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西部由于缺水,所以你就地建火电厂的话,那它主要就只能用空冷技术,不能用水冷技术,而且空冷技术本身就会导致这种能耗的降低,所以与其远距离输电不如去输煤,这是质疑的方向之一。

经济上不合理,还有一个按照国网公司最开始宣传的话,是作为交流特压100万伏的这样一个线路的话,比50万伏现在的只要普遍这些线路,号称它的输电功率、输电能力能提高大概4倍以上,但实际上专家就质疑,因为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说你的输电能力可能只能超过一倍多、两倍这样一个范围那你还有没有必要增加这么大的投资来来建一个在运营中间可能存在一些各种各样风险的高压的线路呢?你有50万伏的线,用三捆线完全能够达到,而且投资要比你建100万伏的交流特高压电大概要减少20%以上。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各个区域电网的像华中、华东、南方电网等等的都连在一起了之后,他们都用同一个频率来运行,那么在这种切断下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带看,这种全国大停电的风险就提高了,中国要不要承受一个将来有可能全国大停电的这样一个先。

希望此举克服或将面临的生存障碍

记者:既然面临这么多专家的强烈反对,那么国家电网为什么还这么执着地开发这个项目呢?

王晓冰:一方面可能就是任何一个行业它在发展自己行业角度出发,都会对新的一些技术有这样一个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的业内的人士认为,也可以用直流特高压,就是政府80万伏的直流特高压来完成这样一个全国长距离的大容量输电的任务,但为什么国网公司一定要用交流呢?

这里就有很多专家提出这样的一个质疑。他们认为国网公司之所以这么干,最重要的一个理由是用交流电网之后,全国变成一张统一的电网,国家电网公司就可以永远垄断下去。因为在2002年中国提出电力企业改革的时候,当时设计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想法,就是中国要鼓励区域电网公司发展成为股份公司,有国家电网公司在当中持股,也就是说由区(域)电网公司互相形成一种比较和竞争。

这种想法对于是一开始电力企业改革就设计好的,可是国网公司它可能感觉到自己的这种生存危机,他希望通过实现交流联网来克服它将来可能面临的这种生存上的各种障碍。

“南辕北辙”倒送电 “可笑的”工程

记者:现在这个项目已经竣工,正式投入运行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前面专家的担心是不是真的发生了?

王晓冰:根据现有的情况和采访老专家的这种意见来看,基本上可以讲这条线路并没有达到他们原来的设计的标准。

比如说最开始的时候,国家电网公司对外宣传说输电大概能够达到500万千瓦,包括他们自己在线路建成之后也承认这个线路大概最后能够达到的最大的输电的功率是283万千瓦,但实际上很多专家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其实它在283千瓦最大的功率输送上面可能只能短暂的运行一秒,顶多两秒然后就会出现很不稳定的状况。

实际上在交流中间,它大概只按100到150万千瓦来运行,当然这可能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的,一个是专家讲到的频率达到最大输电功率以后,它其实会处于一个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其二是因为当时这条线路就是你对晋东南这块的电源的匹配,还没能及时的建起来,你现在根本没有电要从这边输过去,导致实际上这条线建成之后还要从华中再倒送水电再送过去,这个变成一个比较可笑的情况了。

一句话点评:拍拍脑门,花花银子,惠民还是毁民引思虑。
 

分享到:

关键字:国家电网 特高压 试验

数字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数字储能网:xxx(署名)”,除与数字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数字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数字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