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未来广东电力现货市场究竟如何运行?

作者:桃子 来源:中国能源网 发布时间:2018-07-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最近,关于广东电力现货市场的消息开始密集传出,尤其是在7月5-6日召开的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规则专家研讨会暨市场监管研讨会上,也有消息透露,交易规则即将公开征求意见,这会是我国首个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规则。

正式的交易规则发布前,我们结合1月24-25日和7月5-6日两次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规则研讨会的会议材料,来大胆推测广东电力现货市场未来可能的一些细节

要点①

日前现货开市前,都属于中长期市场,买卖双方可以自主修正各自的购售电曲线和价格。

1月24-25日研讨会资料

此处明确了中长期合约肯定带有曲线(与现在的中长期市场只有一个电量数字完全不一样)。7月5-6日研讨会上,确认未来曲线将分解为电网负荷常见的96点。

在此电量曲线下,买卖双方可以自主协商分解,但买卖双方是天然的对家,卖方希望电量尽可能分解到夜间负荷低的时段,买方希望尽可能分解到负荷高的时段,这就需要双方在各个时段达成一致,在双方没有类似仿真系统或其他客观参考依据时,取得共识还有难度,所以估计市场初期购售双方会大量接受市场给出的标准曲线。

在PJM等成熟市场,中长期交易电量一般能占到总交易量的75%左右,所以中长期市场是购售双方利益影响最大的一块,如何签好差价合约是购售双方都会特别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市场初期,没有以往历史可供参考,双方更是难以达成一致,况且还涉及到非常复杂又难有共识的曲线分解。

随着市场的运转,会积累出历史成交规律,而且大家会逐渐使用仿真系统,这样购售双方对未来各个时段的价格预期会有一些共同的客观因素来参考,有助于大家达成一致的预期,只有一致了才有可能签署差价合约。

要点②

中长期市场交易形成的合约是差价合约,并不是物理合约。这个市场相对于现在的中长期市场来讲是一个颠覆,并不是继承或者延伸。

现货市场中,中长期合约不要求物理执行,只是一个风险对冲手段。

举个例子:忽略曲线等复杂因素,某电厂和售电公司签了某一时段1亿电量,价格为4毛,这仅仅是双方约定的一个金融差价合约,到了指定时段的现货市场中,发电厂可选择是否发电,如果现货市场的价格不错,高于边际成本就发电;反之,价格不好,低于边际成本就不发。

具体一些:此发电厂在某一出力水平下递增成本是3毛,其报价会略高于3毛,如果市场出清价高于3毛就发电,低于3毛就不发电,这时候就可以完全无视金融差价合约了。什么概念呢?其合约约定了以4毛钱交货,那么到了现货市场,该电厂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自己生产并且交货,另一种是从市场购买然后交货。所以就能够解释上面的现象了:如果市场出清价高于发电成本,该么该电厂自主发电来交货更合算,如果出清价低于发电成本,那在现货市场买电来交货更合算。

再具体一些:假设现货市场出清价为2毛,那该厂选择不发电将更为明智。以下是厂长的小算盘:如果我厂按成本报价3毛,报价不能中标,但是其他电厂的机组中标发电了,相当于我要支付2毛给其他机组,但是因为有金融差价合约在,购电方需要向我支付4毛,相当于我不发电还能挣2毛,如果自己发电交货,成本是3毛,收入还是4毛,只赚1毛。

算盘一打,厂长随即吩咐机组停机。于是有了传说中的“工人回家休息,厂长在办公室数钱”。

要点③

在现货市场中实际发电的一定是清洁低碳、报价低的机组优先发电。

中长期合约形成的合约仅仅是金融差价合约,在现货市场中并不一定物理执行。这个对电力市场和电力系统来讲都是很科学的,这样可以保障在现货市场中实际发电的一定是清洁低碳、报价低的机组优先发电,因为低于成本的价格去发电并不合算,哪怕是基数电量,到了现货市场也不一定选择发电,有可能别人发比我自己发更合算,因为政府给我的基数电量也是一个差价合约(仅适用于广东B类机组,A类机组要求物理执行)。

假设我是一台成本特别高的小机组,政府给予我的基数电量合约是标杆电价,而现货市场出清价比我成本低,我自己发电交货还不如从市场上以出清价(让其他低价机组中标发电)买电交货更合算。这样一来,这类机组起码还有一点收益保障,不至于在市场初期就面对巨大冲击而纷纷倒闭,这也是市场设计者不愿意看到的,另外一方面也保证了在实际发电过程中,总是那些低碳清洁高效低价机组在出力,符合市场建设的初衷。

要点④

用户侧(购电方)仅申报次日用电需求曲线,不申报价格(报量不报价)。

如果用电需求方需要申报价格,那么就需要考虑节点电价的问题,用电需求要申报到具体节点,大用户还好说,可以明确具体节点,像广东市场的绝大多数售电公司如果要将其代理的所有用户申报至不同用户所在节点,并申报分时段需求,这个挑战太大了。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现货市场

数字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数字储能网:xxx(署名)”,除与数字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数字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数字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