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新能源汽车与充换电 返回

锂电池“翻身”!我科学家攻克金属锂负极应用最大难题

作者:王延斌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8-04-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金属锂可完美替代石墨,做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从而使后者破解“续航里程差”的难题。近日,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冯金奎副教授课题组的这一最新成果发表在顶级期刊《纳米能量》上。这一技术的面世,让被视为“不适合做电动车动力”的锂电池迎来翻身希望。

纯电动汽车是汽车产业的焦点话题,其核心部件之一锂电池更是屡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对锂电池性能和续航的“诟病”是最大的抱怨点。这源于锂电池近年来技术一直没有明显突破。据了解,商业化电池负极主要是容量较低的石墨负极材料,限制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与此形成对比,金属锂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锂电池负极材料,可解决其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问题。

冯金奎认为,要使用金属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需要克服两个难题:安全性和循环寿命。困扰金属锂负极的主要问题是锂枝晶,在循环过程中,由于局部极化的因素,使得金属锂表面生长锂枝晶,当锂枝晶生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能穿透隔膜,引发安全问题,此外如果锂枝晶发生断裂,就会形成“死锂”,造成电池容量损失,因此锂枝晶是阻碍金属锂负极应用的最大障碍。

冯金奎副教授课题组利用真空蒸馏的方法脱除商业化黄铜中的低沸点金属锌来合成3D多孔铜,并作为锂金属负极的集流体。真空蒸馏是通过蒸发前驱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从而得到纯的高沸点产物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对环境友好、成本低、易于工业化。所制备的多孔铜的孔径和孔率可以通过蒸馏时间和温度来调控,并且所产生的副产物锌可以回收利用。该多孔铜作为金属锂负极集流体时,可以抑制锂枝晶的生长,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也可以缓解循环过程中产生的体积膨胀,从而形成稳定的SEI膜和电极结构,得到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数字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数字储能网:xxx(署名)”,除与数字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数字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数字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