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实现分散式商业价值,金风如何帮你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能者说EnergySpeaker 发布时间:2018-07-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我国分散式风电正呈现星火燎原之势,或将成为未来我国风电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分散式项目区域市场已发布规划规模达9.02GW,包括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经济发达、用电负荷大,并网条件较好的地区,已经积极布局分散式风电开发建设规模。

分散式风电的迅速发展,与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的政策正确引导与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受政策引导,市场正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方面,是集中式风电项目开发限制因素增加,分散式风电发展提速。另一方面,是多方资本进场,注入市场新活力。同时,未来分散式风电纳入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严格注重项目质量仍然重要。

图:河南兰考10MW分散式风电项目

然而,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开发因具有开发主体多、同等规模下项目分散而数量多、开发流程环节与集中式一样多的“三多”特点,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影响着其商业价值的凸显。如何在抓住机遇的同时破除上述挑战,使分散式风电项目实现最大化的价值,成为分散式风电开发的每一个参与者所关心的问题。

作为分散式风电市场的参与者和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金风科技已完成覆盖西北、东北、华北、西南、东南沿海等区域的数十个分散式风电项目,总容量达数百兆瓦。这些项目中的机组单机容量,则囊括了1.5MW、2.0MW、2.2MW、2.5MW、3.0MW等。

近日,金风科技举办了一场名为“数字·生态·未来——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专题研讨会”的大型会议交流活动。本次活动中,金风科技重点从资源价值挖掘、技术方案提升、高效智慧运营等多方面对分散式风电开发进行解析,并向业主推荐了全套分散式风电解决方案,助力分散式风电项目从无到有,进而实现最佳的投资收益水平与商业价值。

预见未来,分散式风资源规划与评估

分散式风电开发业主由于专业技术与能力较弱,遇到的首要问题往往是对项目风资源的了解不足。这无异于使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开发成为盲人摸象,会大大影响到项目评估、机组选型、施工建设乃至项目日后的稳定运营。

那么,如何才能获知哪里的资源适合进行项目开发?项目没有测风塔怎么办?机组噪音是否会对居民密集区有影响?工业园区里的风资源又怎么评估?

对于这些问题,金风科技可利用其先进、丰富、闭环的六大风资源数据与评估技术,将分散式风电项目的资源价值挖掘到极致,令业主能够更清晰地预见项目的未来。

图:金风科技分散式风电资源价值挖掘闭环图

其一,金风科技通过大数据技术与虚拟测风塔技术,可准确评估场区风速,减小项目投资的不确定性。上述大数据技术,可自动利用金风科技超过26000台机组的运行数据,以及超过5000余座测风塔的数据,匹配临近项目的风速与电量,自动寻找附近20公里内的测风塔,为分散式风电项目场区内的风速评估进行数据支持。如果厂区内没有测风塔,则可通过金风科技GOLDWRF虚拟测风塔技术,在场区内建立虚拟测风塔评估资源,降低不确定性。

其二,金风科技可通过激光雷达补测技术,进一步获取项目风资源参数,保证机组安全性。激光雷达补测技术可利用激光雷达移动便捷,观测域更广的特点,对分散式项目进行短期补测风,确定项目内的风切变、湍流等风参数,确保机组的安全性,降低投资不确定性。目前,金风科技自有激光雷达超过50台,已对超过52个分散式项目进行了激光雷达补测,并实现分散式项目测风次数达86次。

其三,金风科技通过地物识别技术与无人机三维建模技术,获取地理信息数据,为风电场设计提前规避风险。例如,根据对某地区夜间亮度识别,初步判断出其用电负荷较大区域,随后通过地物识别技术,在平原居民密集区机位点排布设计时,与居民区保持距离,避开噪音的影响。另外,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取场区可视化地形数据,随后对地形数据的处理,实现地理信息的“所见即所得”。

其四,采用高精度仿真技术,金风科技可帮助业主实现高精度流场仿真,获取精确的电量评估。该仿真技术可通过米级分辨率模型,确保园区型项目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创领未来,整体解决方案提升分散式风电项目价值

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的关键要素包括:“风、机、场、网、环、管”。在对风资源的情况了如指掌后,针对该风况选择怎样的解决方案能够实现项目的高投资收益率,就成为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的另一块重点工作。

具体来说,这是通过对“机、场、网、环”这四个要素的把握实现的。

图:金风科技分散式风电场整体解决方案

“机”即为风电机组。不同风速、湍流、切变大小的风况,需要采用不同单机容量、叶轮直径、塔架高度的机组,以实现项目最佳的发电能力与最低的投资成本。在机组方面,金风科技能够提供由小容量的2.0MW机组至大容量的3.4MW间的多种单机容量机型,通过搭配不同叶轮直径与不同高度的低塔架、高塔架,可实现从4.8m/s至8.5m/s风速下,项目最佳的发电能力。

“场”即为风电场。金风科技可通过对各机位离散程度与送出线路进行评估,帮助业主对项目的经济性进行把控;根据风资源情况,对机组塔架高度与重量进行定制化,降低项目投资成本;采用将箱变放入塔筒内和对塔底分层布局,节省征地、箱变基础、箱变接地和电缆成本,降低设备故障率;实施属地化生产,打造500公里交付圈,保障项目快速交付。同时,通过金风科技永磁直驱全功率变流技术路线的“免运维”风机,结合其在全国布局9大服务片区、4个一级备件库、14个二级备件库、114个三级备件库的备件保障体系,以及先进而高效的集控技术,可进一步实现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免运维”。

“网”即为电网友好性。由于配网网架结构薄弱,呈弱电网特性,要求分散式风电项目采用机型具备更好的并网特性。金风科技所采用的全功率变流技术路线,具有先天的并网优势。其不仅低电压穿越能力突出,且高电压穿越能力强,无需增加任何硬件,即可满足未来标准。同时,并网友好型风机可实现功率柔性控制,具有优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电压控制能力,且能够输出优质的电能,更加适应未来智能电网对机组的相关要求。

“环”即为环境友好性。不少分散式风电项目距离居民区比较近,机组噪声容易对周边居民产生影响。如果在选址过程中无法消除这些影响,那么可以通过金风科技的气动与机械噪声抑制方案,辅助降低机组噪声。对于光影影响,金风科技可以通过增加光影测试装置,或通过转速控制和扇区管理来避开。同时,金风科技可对机组进行定制化涂装,使工业与人文及环境和谐共生。

掌控未来,智慧运营分散式风电项目

对于分散式风电项目的“管”,也就是实现并网后如何高效运营,金风科技给出了一套先进的“分散式风电智慧运营整体解决方案”。其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VR/AR技术,令线上智慧大脑与线下高效前台实现充分结合,为分散式风电管理实现集中监控、预知故障、智能决策、移动办公、服务共享与高效协同等智慧运营模式。

图:智慧运营系统SOAMTM(线上智慧大脑)

作为分散式风电项目线上智慧大脑的金风科技智慧运营系统SOAMTM,不仅可实现分散式风电项目的集中监控,更是囊括了金风能量管理、单机功率预测、设备健康管理、金风资产管理、金风业务智能等一系列高级应用功能。

其中,集中监控可通过资源共享,有效减少维护成本,大幅提高人员物资效率,令信息传递更快捷、准确。单机功率预测则可将分散式风电单体集中管理、分散式功率预测,准确率约达85%,与虚拟测风塔技术结合可降低成本约27%,目前已实现超过400个项目和超过10年以上时间的运行业绩。设备健康管理则是基于云的机组监控状态管理系统,可实时向风电场推送机组状态预警信息,提前预知故障隐患。该技术可降低电量损失1%至2%,减少大部件安全风险及损坏性更换,通过提前预防维护降低备件损耗21%,优化维护策略提升无故障运行时间15%。

此外,金风资产管理可实现集成化及自动化设备资产档案的采集,实现运维管理标准化、流程化、智能化;而金风业务智能则可监控分散式风电项目关键KPI,详尽分析PBA,客观透明评价风机绩效,明确提升方向。

图:金风科技共享服务体系(线下高效前台)

作为线下高效前台的共享服务体系,由共享化的服务中心与智能调度的物资体系构成。通过构建与利用分散式风电项目共享服务中心、共享服务站、共享服务车、四级备件库、维修中心与培训中心,能够实现四方面的线下高效运营:一是快速响应分散式风电维护请求,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对备品备件多样性的需求。二是最短时间赶往现场,实现距离业主最近的服务平台,减少发电量损失。三是降低备件缺失几率,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四是打造维修维护保养的知识传递平台。同时,金风科技携手国内知名保险公司,给客户提供一站式保险服务,简化业主保险理赔流程、降低业主运营成本、提高响应速度,高效服务客户。

目前,金风科技已针对分散式风电开发“三多”的特点,推出了上述由风资源评估、产品技术到智慧运营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分散式风电项目实现其商业价值。未来,金风科技将继续充分利用模式创新,与产业链相关各方共同创建协同平台,构建商业生态,创造产业价值空间,进一步实现分散式风电产业合作共赢。

特别关注:通过多种合作方式,金风科技助力分散式风电开发

凭借着多年来在分散式风电项目中所积累的经验,并利用自身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金风科技可以根据具体项目需求,携手国内主流银行等机构协助开发商解决项目资本金问题,助力客户成功融资,为项目提供增信、风险防范服务,实现项目落地。

同时,金风科技还可以利用自身的资金、技术实力,与具有EPC总包、风电场运维、融资需求或合作方持有意愿的业主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使分散式项目开发多了一种选择和进一步的保障。

分享到:

关键字:金风科技

数字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数字储能网:xxx(署名)”,除与数字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数字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数字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