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特高压输电通道 返回

牢记总书记嘱托!国网杭州供电大力推动能源互联网建设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发布时间:2020-04-02 浏览:

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杭州云栖小镇,在城市大脑·电力数字驾驶舱前久久驻足,频频点头。在西溪湿地,习近平总书记细细查看村民用电炒制的新茶。他关心能源和电力事业发展,曾指出电力是经济建设的先行官,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17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冒着严寒来到杭州市电力局,他站在电力调度大屏前,忧心浙江和杭州能源卡口之紧、电力缺口之困,提出“要让电等发展,不能让发展等电”。在浙江和杭州,他以战略眼光推动能源转型变革发展,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提出奠定实践基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电网追着城市发展跑,到电力牵引经济社会发展,杭州电力事业走过17年。曾经为缺电发愁的杭州,如今正走在践行国网公司“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前排,快马加鞭建设主配网协调发展、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的城市能源互联网。

17年里,杭州电网总变电容量从2493万千伏安增长到7502万千伏安;电网最高负荷从470万千瓦跃升到超过1600万千瓦。西湖畔钱江岸,电网发展画出漂亮的增长线。

17年里,杭州城市供电可靠性从99.76%上升到99.993%,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从超过1000分钟下降到35分钟。一升一降中,“台风高温,煤油点灯”成为过去时。

17年前,党员史文斌和“阿斌”志愿服务队第一次把表后延伸服务带入千家;17年后,“最多跑一次”“五最”电力营商环境成为杭州电力服务新名片。从点到面,杭州电力人守不变初心,把总书记殷殷嘱托化为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推动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拳拳之心,坚持党建引领,以“排头兵、先锋队、引领者”定位,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中昂首阔步,勇立潮头。

创新赋能

电力成为“数字经济第一城”发展新引擎

居民流动风险分析、企业复工电力指数、电力信用指数、宏观经济趋势、城市能源生态、关爱独居老人……习近平总书记面前的电力驾驶舱条块分明、数据清晰。电力消费弹性指数变化了多少,企业用电量增加了多少,老人家中有没有用电异常、需不需要帮助……这些大数据“明星产品”,折射着城市运行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经济、生态、民生、信用4类24种电力大数据指数集成到电力驾驶舱,成为城市治理决策的重要依据。而它们的来源,则是最原始、最易被忽视的电量、电流和电压基础数据。这些年来,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专注盘活数据资产,唤醒数据价值,在创新中搏得发展先机。

在自然资源匮乏、营宇狭小的杭州,要找到先发优势,就不能单纯依靠大投入谋求大产出。借互联网东风开展数字化创新,成为杭州电力在发展中寻求突破的主动抉择。全球首个城际互联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国内首个配网数字管控平台、浙江省第一座220千伏数字化变电站在杭州落地,无数个“无中生有”的能源数字化奇迹被书写。

与其他数据不同,电力大数据无所不在。它取自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又能反过来服务生产生活,蕴含无数种赋能价值。2018年4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印发《杭州市城市数据大脑规划》,为电力数字化、数字经济化开辟了新航道。

2019年5月,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到访的云栖小镇,杭州首个电力大数据应用——“低碳入住计划”上线城市大脑。在云栖客栈大屏上,客房电力能耗数据变得可视化,游客们扫码领取各自的“碳账单”,掀起绿色出行新风尚。从那以后,全国首个电力云计算民生服务“关爱独居老人”上线,通过用电特性分析,326户特殊老人有了安全状况预警。8个安置房小区被改造为未来社区,房屋空置、出租率通过电力数据分析一目了然。

从关注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到支持宏观的城市决策,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开发的经济趋势研判、清洁能源分析、城市治安管理等模块先后研发应用,电力+经济、电力+能源、电力+公安、电力+金融……一个个“+”号背后,24类电力指标数据与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跨界融合”,为成长中的城市大脑打开了新的知识疆域,也提供了丰富的电力数据决策依据。

“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把大数据作为疫情防控救治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运用营销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监测全市430万低压用户、4.4万高压用户用电数据,按照居民外出户数、外出未归户数、当日归家户数等6类数据分析疫情扩散风险,从区域、行业、规模和重点关注等4个视角研判企业复工情况。这些电力数据上传到电力数字驾驶舱,成为杭州市委市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参考。

从云端,到手机端,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在打通数据通道上用功,让大数据跑上集散交互的快车道。

2月17日深夜23点,一个1.5兆的电力数据包从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信通机房送出,发往位于余杭区的杭州城市大脑服务器,这一步,标志着杭州电力大数据与城市大脑之间的互联网通道正式打通。很快,这个小小的数据包搭载的全市企业复工复产进度信息,同步分发到杭州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人员的手机上。

“一部手机管理城市,电力大数据正为城市大脑、城市治理提供更多视角。”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互联网办公室主任徐祥海说。

而如今,一枚小小的红绿黄三色二维码在企业经理的手机间传看,成为复工复产中的新热点。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开发的“转供电费码”大数据应用,把小微电费信息汇聚起来,通过“用户码上查、政府码上管、供电公司码上帮”,攻克了转供电环节“用户不知情、政府管不完、供电公司无权管”的历史难题,让国网公司3亿元降费补贴精准落向全市40万家小微企业。

大数据从指尖送出,传回真金白银的实惠。杭州亭趾纺织品加工厂厂长徐建国报送了自己的电费数据,很快收到了上游转供电主体773.9元的电费退款,足以再购置一批毛纺线原料。把优惠政策送进小微“钱袋”,也为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添加了动力。

创新永不眠。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正依靠电力大数据开展金融征信,依靠电力大数据发放“亲清在线”政府补贴,依靠电力大数据摸排产业链上游堵点断点……疫情影响下,电力大数据如一把尖刀,斩断堵住企业发展和经济复苏最坚硬的结,引领更多金融信贷流向企业,成为带动企业、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守牢初心使命

在乡村振兴中装满人民幸福生活

在电力驾驶舱的正中央,一面杭州数字地图显示着城市和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用电量数据。乡村发展得好不好,乡亲的日子有没有改善,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的挂念。

淳安下姜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的联系点。来到这里,人们很容易被山腰上一座两层徽派小屋吸引,这是下姜村第一座“全电书吧”,书吧“吧主”童成给茶盘插上电。去年,下姜村的山坡和小桥,让来自山城重庆的背包客童成顿生好感。

“在山水中开一间书店多好。”他找到村委谈了自己的想法。当得知杭州供电公司正在下姜村打造“乡村振兴、电力先行”示范样板、建设“电力驿站”,童成有了点子:“那就开一家100%用电的书店,店名要直白:杭州书店。”

拉开电窗帘,羊肠小道直通后山竹林。不久前,童成还在街对面开了麦浪全电民宿,民宿厨房、客厅、卫浴、客房同样全部用电。他找来两块木板,一块写上“全电书吧”,一块写上“全电民宿”,分别挂在街两边的墙上,“电”成了金招牌。

当地人知道,早年的下姜村远不是眼前模样。“秃头山、搓板路,一路颠坏车轱辘。”从习近平第一次到下姜村为百姓脱贫致富引路开始,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把农网升级改造融入“千村整治、万村示范”工程,增加农村配变布点,改善区域电网结构,还新建一座以“下姜”命名的变电站,在主题教育中推出“乡村振兴、电力先行”八大服务措施。过去五年,下姜村户均容量提升了350%,每户年平均停电缩短到5年前的6.8%,电网质量达到城市水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电力先行,让曾经的“脏乱差”变成了眼前的“绿富美”。行走在下姜,我们看到村级电动汽车充电站,茶农把电炒的茶叶摆在院子里,村民们的电烤地瓜干在国网“慧农帮”扶贫平台上买出了上千份,卓越农村配电网扮靓了童成的第二故乡、精神家园。

而在几十公里外的建德戴家村,电力为70岁的农民洪祖娇带来了真切的生活改善。

七年前,洪祖娇随戴家村老少参加了光伏扶贫整村搬迁,住进了山下的新家。得益于农网升级改造,洪祖娇家屋顶光伏板每年发出的1000度电顺利接入电网,一年入账近千元。

在洪祖娇搬家下山前,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已经投资550万元改造戴家村电网,实现智能公变终端和用电信息采集全覆盖,整村实现了线路全绝缘化、电压合格率100%。

宽敞的三层小屋里,老伴躺在椅子上看电视。洪祖娇打开电冰箱,里面满是新鲜的鱼、豆和青菜。她插上电饭煲,等待天色渐暗,儿孙归来……

幸福的故事同样发生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到访的余杭良渚和小古城村。电网上改下,让“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遗址再现古风,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电力“低碳入住计划”帮助小古城沉古民宿店长高湛省下4000多元电费;家门口电杆上的16平方毫米铜线,让村民俞昌美下定决心把自家炒南瓜干买到全国;杭长高速出口通往小古城村的3条道路都通上了路灯,村子里110米的彩虹滑道已经建成,还通上了电。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千万工程”在杭州纵深推进,坚强智能配网从城市向乡村延伸,从钱江两岸、西湖环线迈向壮丽千岛、悠悠富春。目前,杭州农网供电可靠性已经升至99.962%。到2022年亚运会前夕,杭州将实现世界一流配网在农村的全覆盖。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互联网

数字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数字储能网:xxx(署名)”,除与数字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数字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数字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